-
批评家的任务
特里·伊格尔顿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小说家和戏剧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不受时代思潮约束的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由于他的干预,使得一种枯燥乏味而又墨守成规的文化变得有生机起来。他的笔锋,就像他的学术同仁哈罗德·布鲁姆、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所熟知的那样,是犀利和不留情面的。 这卷包罗广泛的访谈集,涵盖他的个人阅历以及他的学术思想与政治见解的发展过程,既生动又深刻。不仅会吸引那些对伊格尔顿本身感兴趣的读者,也会吸引那些对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思想史、社会学、语义学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现状感兴趣的群体。 -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纪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最伟大作家”的各种文本的结集。 作为背德者,纪德引陀氏为知己,因为他不但质疑过上帝的存在,还借助“ 魔鬼”之力,以达揭露魔鬼、丑恶、罪孽的目的。纪德甚至认定“陀氏跟易 卜生和尼采一般伟大,也许比他们更为重要”。尽管陀氏从思想到人格到行 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试图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文艺理 论等角度直接阐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败了,但他是揭示心理秘密的大师 ,他对小说人物心灵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对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说“ 实现了一个奇迹”。 -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散文概论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通史著作,分为三卷四十五篇,论及历代文学批评家凡六十余家,以时代为序勾勒批评原理的历史发展,探讨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思想。本书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不断再版重印,可谓历久弥新。 《中国散文概论》将中国散文分属儒家之文、名家之文、纵横家之文,作了简明扼要的阐发。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文学批评史的一部精要著作,探讨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思想;《中国散文概论》把中国散文分属儒家之文、名家之文、纵横家之文,做了系统阐述,也有创见。本书由舒芜作序。 -
福楼拜评传
著名现代作家、法国文学研究名家李健吾先生的天才之作。全书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对福氏作品的解读尤为清新奇崛,读之令人振奋。写作本书时李先生未足三十,但对人情世故的剖析,对艺术魅力的鉴赏足见功力,令人感佩不已。本书成书已有七十余年,但在中国对福氏了解之深、解读之透,迄今恐无出其右。 -
眼光的交织
诞生于不同文化的两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红楼梦》与《追寻逝去的时光》,构成两个完整世界,在它们之间潜在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类比思维,作者穿梭往来于二者间,试图挖掘并展示它们的一些重要共同点,以期在两部杰作间建立互相映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等的多重关系,最终达到“同人于野”的大境界:在一个广阔背景上会通两部作品。为此她让两位小说家的眼光交织。交织,不同于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相“对”的行为的关键之处在于,无论是对行、对视,还是对话,都往往涉及两个具有不同观点的主体,他们以把持住各自的独特性为重要原则。交织,则使发自不同个体的声音、视线投向同一个目标。同时,交织还暗含了第三者的到场,她所重视的是往来和拉近,并扮演着促成和建立融洽交流的角色。庄子有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本书的目标在于,在眼光的多方交织中,织成一幅莹润的图画;具体而言,在差异中展现共同的文学精神。两部小说“异”在语言文化,“同”在文学精神。用这个词语,作者指优秀文学作品所分享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对人的奥秘的热切的关注与探索,对爱与美的向往与表达,对文学与灵魂不朽互相依存的关系的强烈信念;它唤起对人生的残缺、有限与文学的境界之无限(至美至真)的感叹。 -
巴赫金全集(全7卷)
『第一卷』 论行为哲学、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文学作品的内容材料与形式问题、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 『第二卷』 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 『第三卷』 长篇小说话语、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长篇小说话语的发端、史诗与小说 『第四卷』 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五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访谈录 『第六卷』 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