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人研究
前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由于历史环境的激荡,中西文化之碰撞,使传统的学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为我们留下足以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直到今天,大师们的开拓性成果,依然是多门学科研究的起点。近年来,一些有眼光的出版社,重印了多种名著,使年青一代学者有机会研读到大师们的著作,受益是多方面的。一贯以文化积累为己任的巴蜀书社,在重印学术大师的著作选题上,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著作放在首位,促成了《闻一多学术文钞》的问世。 闻一多(1899——1946)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著名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作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先生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言中,评价闻先生的研究工作时说:“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就闻先生的学术成就而言,这种评价绝非溢美之辞,是对闻先生治学最为准确的概括。 闻先生的著述,生前结集出版的很少,大多散见于多种报刊之中。先生去世后,在朱自清先生主持下,编辑了《闻一多全集》,于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9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除此之外,先生尚有大量未刊遗作手稿,由家属捐赠北京图书馆收藏。 由于闯一多先生的著述数量巨大,涉及领域颇为广泛,让那些无力购置《全集》而又想阅读和收藏某一类成果的读者处于两难之境。巴蜀书社考虑到这些因素,提出了反映闻一多先生学术精华,以类相从,篇幅不大,方便购阅的编选思路。因有此明晰的编选宗旨,编者在首辑中,择其精要,不求全貌,以能反映闻先生独特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为准,辑成《周易》、《诗经》、《楚辞》、神话、唐诗人五个研究领域,各为一册。余者容后续编,次第推出。 所选各册内容,均以开明本为底本,参校原刊文字及其他版本,凡作者行文有见疑衍误之处,一仍其旧,作者符号等习惯原则上亦不作改动,以存原貌。又,近代学者著作,在引用书证时,有或略或减,或略去出处之习惯,闻先生著作中亦有此种现象,限于本书体例和宗旨,未做专门校补,望读者明察。 愿这辑小书能使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果流布到普通读者手中。 李定凯 2002年9月19日 -
闻一多诗
-
红烛·死水
《红烛》于1923年初版,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死水》于1928年出版,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的诗多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本书是以上两部诗集的合集,同时也收录了闻一多的集外诗,包括《真我集》中一部分未编入《红烛》的诗和新发掘的为《闻一多全集》所失收的佚诗《凭藉》和英文诗《另一个“中国仔”的回答》,期待读者读后对闻一多其人其诗有新的理解。 《红烛》于1923年9月初版,泰东图书局印行,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某些诗有唯美倾向,如《色彩》是对超然一切之上的“色彩”的崇拜,《剑匣》是一种艺术之梦幻灭的悲哀等,但贯穿整个诗集的主导精神,是一个热血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和对黑暗世界的批判,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孤雁》、《太阳吟》、《忆菊》等一系列诗篇,都袒露着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在形式上《红烛》是一种自由体,接近郭沫苦的《女神》那种浪漫主义情调和气质。 -
最后一次的演讲
分三卷: 《最后一次的演讲》----诗;书信;杂文;讲演录 《时代的鼓手》 《唐诗大系》 -
红烛死水
-
红烛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本书为“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系列中的一本,为1923年版本,保持了原著的原始风貌,值得读者阅读、欣赏及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