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針萬線──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
-
凝聚力量
「福利」,在香港儼如一個沾上毒藥的名詞,每次提起,政府務必耍手擰頭,市民亦很刻意地與之保持距離,深恐給標籤為「懶人」。怎樣想,香港都是一處難以讓人聯想到慈善事業、社會福利的地方。但實際情況,卻是經常可以在緊急關頭,見到香港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襄善舉,對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在福利慈善方面,香港人的表現一貫的實在。 結合這種低調的社會公益參與模式,原來是一個龐大的、充滿活力的非政府社會福利服務系統。社福機構是這個系統的核心部份,帶動市民參與社會服務。其實打從19世紀起,香港華人社團已籌組志願慈善機構,彌補殖民政府社會服務的不足。時光輾轉經過百多年,由殖民地時代步入特區政府管治年代,非政府社會福利服務機構仍保有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傳統,究其原因是它們能夠與市民建立信任,令人們相信參與志願團體的活動,可以真正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福机构发展。书中回顾百年来,香港志愿服务发展如何由救济转变为社会服务,并讲述殖民政府的部署如何促使香港志愿机构提供服务的传统能保存百年,及市民如何透过争取社会服务达到充权等,并有不少珍贵历史相片。有别一般社福发展回顾,本书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福发展,为读者提供另类观点。 -
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会分层与社会
《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项关于近二十年香港社会分层状况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是内地学者第一部以第一手实证资料为基础比较全面地讨论香港社会分层及其相关问题的著作。 《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指出,20世纪下半期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的社会富裕并未消除由贫富差距产生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流动的总体状况是短距离、小跨度的垂直社会流动显著频繁地、普遍地发生,而大跨度、长距离的垂直社会流动并未显著发生。这种社会流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从下层到中上层当中各个层级的利益分界和阶级认同的差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中产阶级出现两极分化,“M型社会”的变化在香港社会中已露端倪。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向社会流动,这是香港第一代移民的理想,其后成为香港人的整体社会意识。但是香港社会环境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上向社会阶层流动只能有限度实现,香港人社会流动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正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 -
偽科學鑑證1
小克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之後一直從事本地插圖、動畫、漫畫及編劇等工作。為港人熟悉的作品包括李碧華多本小說的封面設計及內頁插圖、陳奕迅大碟《打得火熱》封面及內頁插圖等,現於《東touch》雜誌連載漫畫。本書是他第一本個人漫畫集。 “(小克)綜合了過去漫畫寫作人某種常見的抒情方式,寫出平凡人生的情感變幻;借創造流行文化最潮氣的玩偶扣擊新一代少年的生活觸覺;以抵死幽默的文字圖畫追憶昔日(八十年代)的童年往事;用冷靜機智的言語推敲哲學層面的處境,做出了獨特風格,建立了一塊混雜多元、變化多端的圖文雙併場域,像個嘉年華會,進來的人可以隨便玩各種遊戲,品嚐各樣視覺帶來的好滋味。” ──劉掬色(視覺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 (摘自《偽科學鑑證》序──“生命中不能抗拒的鮮味”) “小克是少數能將土砲文化轉成Hip,傳統事物化作Cult的漫畫怪傑。” ──彭浩翔(導演及作家) (推薦語) “小克作品 正經六 無聊四 世界的黃金比例” ──黃偉文(填詞人、專欄作家) (推薦語) “不倫不類 亂中有序 形鬆意緊 如竹似藤 甩皮甩骨 衰過阿德 時真時假 小克漫畫” ──林海峰(音樂創作人、編劇) (推薦語) -
香港明信片精选:1940''s-1970''s
《香港歷史明信片精選》姊妹篇。全書收戰後至七十年代香港明信片約一百五十幅,分三個時期:戰時及復甦的年代、奠基的年代以及飛躍的年代,反映當時香港的面貌。其中以五十年代的明信片最豐富,既有黑白照片明信片,也有色彩艷麗的塗彩和彩色明信片。這些罕有的收藏,既記錄了昔日香港的景物,同時也展示了香港印刷術發展的歷程。 -
沒有粉絲的碗仔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