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游记
本书记录了作者沿着黄河,从甘肃、宁夏、内蒙走到陕西的感官体验与精神震撼,跳出自然的“现场”而着意去反思“现场”背后真实的无助与无奈。 ========== 自序 这本书名为《反游记》。 本来是叫《山河态度》的,但它太大太重,我恐这本小书承受不起,虽然就内容来说可能《山河态度》更为贴切。 它写“山河”——主要是河,黄河。 第一部分收录了二000年黄河之行中写下的一组文章,曾于次年结集为《河边的日子》。此次增补了《兰州记》和《煤有了,根安在》,后者谈到了我的家乡——黄河边、风陵渡。 第二部分向南去,写云南。 第三部分,有关大地上的村庄和村庄里的歌声。 第四部分,写一条河及酒。 这本书也写“态度”,山与河的态度,人的态度,我对吾土吾民的态度。第五部分纯为“态度”之思。 这本书是“反游记”。我一向认为写游记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无聊而可疑的事。在这个时代,无数人飞来飞去,旅游已成大规模工业,驾着汽车的先生小姐们探遍穷乡僻壤,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世界的每一个羞处打开。“游记”的生活前提和文化前提几乎不复成立。 所有的“游记”都在说一件事:“我”在“现场”。游记作者秉持恺撒式的气概:我来、我看、我写。 而我想加上一条:我疑。我怀疑我的眼睛和头脑,我认为我们大惊小怪地宣称看到并写出的,通常都是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所谓“现场”、所谓“风景”,不过是境由心生,是一场众所周知的戏。 尽力穿越幻觉,对“我”、对“现场”保持警觉,在“我”和“现场”之间留下“客气”的余地,这即是我所谓的“反游记”——如果一定要写的话。 人生如逆旅,此身原是客,既是客,就该客气、有礼,游记是不客气的文体,正如照相机是不客气的机器,它们都不信这山河这人世自有不可犯的隐私,它们自负地把逢场作戏当成了隐私——套用一句流行的格言,旅游就是观看“光明磊落的隐私”,而写游记和拍照片则是想着对方,自己乱动。 所以,我不写游记,我写“反游记”。 但是,我仍然喜“游”,独在异乡为异客,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现在的理想是: 写一本畅销书,赚一笔大钱,买一只质地上好的皮箱(LV的),装上书和衣服,然后,到很多地方去,住在饭店里,在陌生人中,做陌生的客人,一直如此,到死。 当然,据我所知,这件事难度甚大,只有纳博科夫做到了。 是为序。 -
目光的政治
相传,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它清澈甘甜,能去病强身、让人永葆青春。它从地底涌出,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人们发现生命泉后,纷纷赶去分享、领受它的恩泽。后业,泉源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周围树起栅栏,并在门上安了锁,他们严格管理制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枯歆竭。生命泉开始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 -
读无尽岁月
这本书就是越轨、解放、自我报复的剩余,之所以说是剩余,是因为当提笔写这些文章时,真正的快乐已近消失,酒冷灯残……但这些文章是我最喜爱的,与那些评论相比,它们好像更属于我自己,有更多的湿度、更多诡秘的得意,和更多一点点快乐。 -
平心
《独立文丛:平心》收录作者五十余篇散文,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些散文都是近两年的散文随笔,也有些是旧年所做、一直不曾收进集子的。本书取名“平心”,也是这本散文集的基调,所谓平心,亦如作者所言“平心静气、平心而论、平常心,都是做不到的,心向往之”。 -
为文学申辩
本书收录五年来的部分长文、短文和答问。 前后看一遍,看出了主题,一以贯之,就是“为文学申辩”。 文学是万古江河,但是,在它存续的每一世代,在每一个“此时此地”,它都是一种弱的、备遭猜疑蔑视的事物,同时,它的那些最热情、最真诚的维护者们,也经常辛辛苦苦地使它僵硬和凝固——使江河干涸。 所以,文学需要为之申辩,在申辩中领会它的价值,领会它的过去和未来,领会它真的精神和活的生命。 选择“申辩”一词,颇费踌躇,我喜欢这个词招架和防守的姿态,不得不辩,但这个“辩”并非一味进攻,并非“手执钢鞭将你打”,“辩”是为了“申”——自我认识和申明。申辩的过程其实是反思的过程,既辩之于人,也反求诸己。 也就是说,五年来上天入地四面八方地说文学,并非怀里揣着取自东海龙宫的法宝,更不是为了布道,而是为了求道——面对公众和同行,面对自己,小心地求证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它的可能性。 所以,这本书叫做“关于文学的价值与可能的对话”或许更为恰切。 感谢在这些文章和这本书的形成过程中催促、启发、帮助我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对话者们:熟悉的和陌生的提问者,写出我所赞赏或质疑的作品的作家,提出我赞同或非议的观点的批评家。 ——引自李敬泽博客 -
致理想读者
著名文学评论家、青年作家“教父”李敬泽最新精选集 详解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各大评奖过程 为中国文学把脉,盘点当下写作现状 论说莫言、贾平凹等文坛大腕,点评数十位青年作者 本书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最新著作,精选了他近年来的重要批评文章和访谈,其中既有对新时期文学的总体性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几乎囊括了21世纪以来所有重要的文学论题,观点新颖独特,文字极具可读性,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 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