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談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份與命運、做人與處事、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多年來的生活體驗,暢談對人生的感悟。 -
印度古代文学史
(前言) 本书是集体协作的产物,主要是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间的协作。 我们写作时,尽量阅读原作,至少是原作的翻译,这是写一部有创见的文学史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有许多印度语种目前在中国还是空白,我们不得不利用其他语言的资料。 (目录) 第一编 吠陀时代 第二章 《梨俱吠陀》 地三章 《裟摩吠陀》和《夜柔吠陀》 第四章 《阿达婆吠陀》 第五章 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第二编 史诗时代 第二章 《摩诃婆罗多》 第三章 《罗摩衍那》 第四章 巴利语佛教文学 第二节 《佛本生故事》 第五章 桑米尔语桑伽姆文学 第二节 《八卷诗集》 第三节 《十卷长歌》 第三编 古代梵语文学时期 第二章 往世书 第二节 《薄伽梵往世书》 第三章 梵语佛教文学 第四章 耆那教文学 第四编 各地方语言文学兴起的时期 第五编 虔诚文学时期 -
五卷书
-
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循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深情。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 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
阅世心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