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鸦
涂鸦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在世界的许多城市中发现了涂鸦的足迹,而且我们了解到,很早以前的涂鸦就在各个地方存在着。 而且其中也存在着反叛的概念,对抗那些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艺术机制。如今这一种新的产业正在成长:许多涂鸦艺术家正在建立自己的品牌,销售着代表这种生活方式的产品。 一种遍及世界的以城市墙壁为画布的原生艺术,它迅速扩张,渗透到流行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时尚、设计、音乐,甚至纯艺术领域,以及危险、诱惑、破坏规则的快感,对传统艺术机制的反叛,构成着涂鸦艺术的无穷魅力! -
伦敦
触动我们心弦的,或许是那个作绿树装扮、在科芬园圣保罗教堂脚下对镜定妆的街头艺人,又或许是那群拗着朋克造型、围坐在大本钟下构成如画般街景的孩子,无论如何,细览本书都叫人恍然开悟:我们是多么热爱这座庞大而古老、老气横秋却又兼容并蓄的城市。混乱无序是伦敦的本色,重重的历史冲突造就了如今原生态般的街道规划。刚愎自用是伦敦的个性,半数居民摆出决不妥协的姿态,力求保有城市固有的风貌;其余人则执著于将“现代化”进行到底(即“把伦敦打造得更具纽约风范”)。伦敦消费高昂已是名声在外,尤其酒店住宿。 伦敦之行的好处当然不可胜数。那些否定这座曼妙之都的人们,实在应该在某个雾霭蒙蒙的夏日黄昏,登上圣玛丽斧街30 号的顶层,同我们一起俯瞰泰晤士河,饱览拥有2000 年历史的古都,领略已为新建的摩天大楼异化的景致。如果高消费令你望而生畏,不用担心,这里一流的博物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你绝对会不虚此行。泰特现代美术馆和泰特英国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以及靠近南肯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即便大英博物馆也是分文不收。 观光游览自然不是旅行的全部。若讲到“吃”,伦敦可是汇聚了当代英式烹饪的精华,将简朴与季节性结合得恰到好处。此外更有众多国际美食。至于酒吧,伦敦的鸡尾酒和纽约相比绝对不相伯仲,而我们的古法酿制桶装鲜啤酒足以称雄天下。商店少不了要逛,从举足轻重的集市到标新立异的时尚专卖店都值得一看。不容错失的还有这里的文化,尤其是伦敦常变常新的音乐、戏剧,还有夜生活节目。 这是一座大城市。无论你在这里住了多久,总会感到意犹未尽。至于这本指南,该如何让它物尽其用呢?首先,用它锁定必游之地,然后深入探索奇异、另类的场所,体会伦敦最为真实的一面;甚而你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自己在浩瀚的伦敦之地小小地“迷失”一回。至于我们,像所有的伦敦人一样,仍然在不断地探索,仍然在不断地迷失(或许就连黑色出租车也无法例外),也仍然在始终如一地迷恋着这座城市——这个被我们,这本指南背后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称之为“家”的地方。 -
日不落帝国金融战
现代世界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极为重要。金融业是否发达是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标志。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能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时代迈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创造必要条件。今天,即便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欧债危机”中,英国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家,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对于今后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依旧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伦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头奉为“全球的力量中心”。书中从英国的历史着手,描述了伦敦金融城的千年发展和其“前世今生”。了解伦敦金融城的运作与特色对于我国从粗放型商品经济转变为以金融等服务业为重要支柱的集约型现代化经济将会大有裨益。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吸取伦敦金融城的发展经验,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大雾霾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
伦敦的崛起
本书作者翻阅庞杂的历史资料,惊奇的发现伦敦重建史中有五个传奇的人物,他们成为了一个神奇的索引,使废墟中的伦敦涅槃重生。透过这五个人的经历,让我们重现这段充满力量的历史。看看十五世纪以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如何影响着一代知识分子,最后成就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再也没有比这一段艰难而充满热血和辉煌的历史,更加适合解读英国的政治与文化。 -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内容简介:十八世纪,陶制工艺品之父Wedgewood因它得到创作灵感,发现南极大陆的库克船长为它带回一级文物; 十九世纪,狄更斯和达尔文在此思索,拜伦、济慈和雪莱因它写下不朽名作; 二十世纪,马克斯和列宁在此阅读,甘地、泰戈尔,还有落难的孙中山,陆续来访,叶慈、萧伯纳、夏目漱石……连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来了,这里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地。 这里,充满知性和智慧,却也充满神秘; 这里,洋溢永恒的美,但抢夺文物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大英博物馆从创立以来,为何坚持参观免费? 有人在阅览室读了整整三十年书,他在阅读什么? 十八世纪文坛祭酒的约翰生博士,为何死也不踏入? 电影《窈窕淑女》和大英博物馆的关系密切? 埃及文物中的木乃伊引发一连串死亡事件,连铁达尼号都因此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