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研讨并创新了如下视点:第一章城市文化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第三章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第四章国际社会关于“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的探索与实践、第五章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第六章城市文化特色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第七章城市文化理想升华与文化城市建设、第八章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 -
城里
城市是一个活物,城市文化不是一手建设的,而是生长起来的。她的生长自有她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的土壤和气候才会有茁壮的活力和由茁壮焕发出的魅力。——舒可文 城市乌托邦的理想,总是要丢掉社会人群,丢掉记忆,依据对并不清晰的未来图景来张望重新组织的空间、设计环境,而真实的生活价值来自人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死去的亲朋邻里,因为他们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生活价值不仅来自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也来自在生老病死的日常事务中与环境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细密联系,所有这些构成了人获得情感满足与和谐安全感的重要根源。好的城市应该对这些有所回应。 新的城市给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准则和人性理解,来自以往生活的判断在流行的城市理想面前被压缩变形。城市中人们如何在自己生活的逻辑之外,重新组织自己的情感内容,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本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局部变化,描述了重建中的城市形态。 -
青岛蓝调
海与这个城市抱得异常紧。海岸扛着日常的开支,几进几出。城市的气氛沿海铺展开来,向东向西。自然结合人文,沧海桑田以后,海岸更加多情。 青岛蓝调,这里从前就有一座城——带着欧陆的优雅,带着历史的刻度;动静相宜,喜忧参半。 现在,更多重城市继续在它之上建造。在清晨和黄昏的一些瞬间,你偶尔瞥见往昔的痕迹;更多的时候,代可以感觉到未来图景浮动在地平线上——生活正带着你飞奔前去。 于是,你看见:事物变换凸现,永不停步;潮流相互碰撞,层出不穷;种种力量争相涌现,无数时髦持续爆炸;时间改变着速度,空间缩短了距离。 你看见了——进行式的青岛,丰盈的青岛,蓝色的青岛,时尚的青岛。 -
潮爆中國 CHIC CHINA CHIC
2008,A year of Chinese significance。 每個人都在期待。沒有人可預知。北京奧運,會像東京與首爾奧運一樣,從此把主辦國提升為現代世界的領軍者嗎?當「中國紀元」、「大國崛起」的說法喧鬧高揚,在宏偉的大進軍之下,城市真切的生活現況究竟如何? 2008 年所以重要,因為這國家要成為世人焦點。還因為在這急迫的巨變中,2008年像一個加速器的盡頭,過往早分飛消逝,未來卻快得不可預期。一切都要爆發了!為了捕捉這急激劇變的時代,留住不能留的時人物誌,作者李照興緊緊跟隨2004 至 2008 年這個國家最超速廣泛的城市發展。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在中國迅速發展超速膨脹的比賽中,聚焦中國,解讀中國;在這富盼望與恐懼的紛陳時代中,身體力行,試圖建立一套觀測並關注這全新國度的框架。當中的新價值、新人類、新建築、新地標、新關係、新時尚、新語言,在這片既古老又全新的國土,熟悉又陌生的山河,傳統又潮爆的國家,無以名之──作者稱之為:「新新中國」。 本書見證的,正是在這急速的洪流中,「新新中國」大城市的生死愛欲。 目錄: 推介詞(姓名以筆劃序) 岑朗天、沈旭暉、南方朔、紀曉華、馬傑偉、陳冠中、 陳智德、傅月庵、湯禎兆、潘國靈、鄧小樺、駱以軍 序 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 梁文道 序 和李照興一起看戲 廖偉棠 序 李照興,Made In Hong Kong 毛尖 緒論 新新中國後香港 01 城市.空間 惶惶的威脅──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 ‧ 建設還是拆毀中國?──穿越庫哈斯的巨環看北京 ‧ 《色,戒》的上海傳說 ‧ 老房子住得過嗎? ‧ 和平傳奇告一段落 ‧ 被禁足的《中國》 ‧ 爛尾城市爛尾樓 ‧ 史上最牛釘子戶 ‧ 中國城市平與凹 我們的時代──城市生活 ing ‧ 尋找北京城牆下的夢 ‧ 波希米亞北京 2.0 版 ‧ 下一站,南鑼鼓巷 ‧ 便利店城市的第三空間 ‧ 到廣州尋根 ‧ 中國樓盤符號學 未來的未來──城市超限戰 ‧ 2010 世博未來城 ‧ 大城的 Suburb ‧ 巨蛋.彩蛋.鹹蛋 ‧ 中國摩天大廈世代 ‧ 未來建築好話壞話 02 新新.人類 421 制──新新人類的社會現象 ‧ 新新中國新新人類 ‧ 世代大戰爭 ‧ 新中間階層 ‧ 單孩長大了 應該怎麼愛? 超級男女──新新人類系譜 ‧ 新新人類私攝影 ‧ 中國設計新勢力 ‧ 是時候用電影觀看我們的城市 ‧ 北海怪獸和創意圈子 ‧ 超級男女聲 極速教經典 ‧ 李宇春與第三性 03 時尚.潮流 生活風尚──最時髦的見聞 ‧ 單車國民 ‧ 無聖無誕過聖誕 ‧ 前進同志 ‧ 由奢侈消費開向社會責任的新富列車 ‧ 擁抱汽車文明 ‧ 中國離時尚有多遠? ‧ 中國當代藝術的大空間大市場 享樂體驗──吃喝玩樂新階段 ‧ 假日時興後園遊 ‧ 消失中的陽澄湖大閘蟹 ‧ 大國為小龍蝦狂 ‧ 秋遊,到酒莊去! ‧ 蘇州的後現代生活 媒體驚奇──時代的矛盾 ‧ 國內傳媒更開放? ‧ 中國電視節目有多 Open? ‧ 大陸雜誌 Is In ‧ 城市音樂性格 ‧ 用一個球搶 13 億眼球 ‧ 令人懷念的開放年代 04 我城.我國 跨界回望──對照的可能與不能 ‧ 打中國聯賽救香港足運 ‧ 沒有開放的電檢就沒有市場 ‧ 香港藝術地軸轉移 ‧ 尋找真正的港式茶餐廳 ‧ 香港與深圳的最終合併 後記:行者之漫步 -
城市季风(修订本)
在初版《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订本)的结尾,我曾写道:在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中,“京派和海派,依然是一个富有价值和魅力的义化主题吗?”今天看来,这的确已成挽歌。上海不是那个上海,北京也不是那个北京。这同样不再重要。生活仍在沸腾,新的一代正在新的城市创造属于他们的文化,在《站台》,在798厂,在超级女生,发出他们粗粝的肯春冥想和尖锐的“海豚音”。 -
三生花草梦苏州
《三生花草梦苏州》内容简介:去年秋冬间,薛冰与作者谈起这本书的事,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意刊印这样一套书,谈江南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每本一个城市,文字不必多,也未必有体系,并由书衣坊主人朱赢椿来做它的设计。设想先印四本,他的南京,陈子善的上海,韦明铧的扬州,苏州一本则交给作者。这正像是玩牌,几位的牌技虽然有高下,但打的路子差不多,也就玩得起来,如果“三缺一” ,实在会让别人扫兴的,因此,作者也就不避滥竽充数之嫌,答应下来。元旦以后,作者每天抽点时间做这件事,先将篇目编定,然后再将文章作了一些修改,还新写了一篇小序,前后大概用了二十天。 近六七年来,作者比较多地关心苏州的事,编了些书,也写了些书,去年还不自量力地点校、整理了一些苏州地方历史文献。做点校、整理的事,一方面,表明作者对目前苏州文化研究现状的不满意,认为应该构建一个文献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更多更深地了解苏州,找到了一条途径。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苏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越觉得过去对它的研究或描述是如何浅陋了。这也让作者感到有点畏惧,似乎应该歇一歇,好好想一想了。 本书中最早的一篇,写于一九七九年,二十五年后重读,自己也笑出声音来。故这次的修改,主要是梳理文字,核对史料,并将内容相近的“合并同类项”,编成一组,有的还重拟了篇名。这固然不是对写作应有的态度,但为了稍梢掩饰自己的幼稚,不得不取如此的下策,好在作者的写,终究不是什么“名山事业”,所以也就不在乎什么了。 本书是城市文化丛书系列之一。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二千五百年来,它仍在原来的版图上巍然屹立,这是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济繁荣、风物清嘉、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城市风貌独特而壮观,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本书就向你描述苏州的风物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