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 心性 权力
作为“新社会史”系列的第二种,《身体·心性·权力》收入了11位学者在新社会史方面的新作,其中台湾学者潘光哲的《“华盛顿神话”在晚清中国的创造与传行》、海青的《论自杀———“五四”前后知识群体的激烈行为与价值选择》、美国学者苏成捷的《作为生存策略的清代一妻多夫现象》、台湾学者张哲嘉的《为龙体把脉———名医力钧与光绪帝》等,角度新颖,有深度却又不乏趣味性,的确是社会史领域的佳作。其中,最能让广州读者感兴味的也许是王晓葵的《革命记忆与近代公共空间———从“黄花岗公园”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文章剖析了有关烈士陵园的“公共记忆”之形成。至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该烈士陵园里曾矗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 -
中国和欧洲
《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收集了这次讨论会的论文。研讨会的计划是在北京与法国专家们一起合作才形成的,它肯定了交流的丰富与多样性。作为简短总结,我要说,重新回顾研讨会的过程,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这也是友谊的证明。我们在此仅能列举一些主要组织机构,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他们支持了这个项目,并在善本部这个久负盛名的地方承办会议,这里对于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学家是多么有象征意义啊。另外,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一直努力使活动取得成功。在此,我们向所有人表示诚挚感谢。最后,这项工作并不会以这些论文出版而结束,这些论文标志着我们共同进行的新的交流和研究的开端。 -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The clever peasant Arnaud du Tilh had almost won his case, when a man with a wooden leg swaggered into the French courtroom, denounced du Tilh, and reestablished his claim to the identity, property, and wife of Martin Guerre. This book, by the noted historian who served as a consultant for the film, adds new dimensions to this famous legend. -
华盛顿的假牙
乔治 •华盛顿带着一副假牙,几十年忍受牙痛的折磨,今天的人们或许惊讶不已,然而,在十八世纪这种“怪异”的现象并不少见。启蒙运动部分源自巴黎的沙龙、咖啡馆、戏院;巴黎的街头巷尾,人们的闲谈碎语、歌曲和诗歌与法国大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坚定的革命者布里索或许是警方的一个密探;伏尔泰、孔多塞、卢梭等大名鼎鼎的人物还有另一副不为人知的面孔⋯⋯琐细事件,断续残片,揭开了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重塑了光怪陆离的、或许是“更为真实”的十八世纪。 -
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
本书收录作者1960年代至1970年代前期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不少人将此书的出版作为新文化史的肇始,作者也由此奠定了其作为新文化史领军人物的国际地位。本书以16世纪里昂地区新教徒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为视角,对当地印刷工新教徒的罢工、城市妇女、“嘉年华”民众聚会、知识阶层的文化认同等重要问题作了深描,期待深刻反映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社会的历史风貌。作者犀利独特的学术眼光、超乎寻常的选择问题的角度、出人意料又出神入化的切入主题的方式、极具想象力的历史叙述,都有助于读者读懂何为社会文化史,并了解其中史学研究范式演变的轨迹。 -
文艺复兴
彼得伯克的文艺复兴研究,不同于将文艺复兴视为主要发生在意大利、是自觉发生的、并且与中世纪截然断裂的这些传统观点。他强调了中世纪传统的“存活”,强调了在意大利以及欧洲其他地区,古典形式和价值对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创造性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