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考古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魏晋南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书中文字翔实,并配有彩图7幅,插图45幅。 -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雕造精美、彩绘富丽。因而出土以后就引起轰动,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引起学术、宗教、艺术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兴趣,并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有陶、铁、泥、木与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所出石炭岩为最多,造像总数约可达400余尊,时代跨度从北魏至于北宋,具明确年代刻铭者有北魏永安二年与北宋天圣四年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即以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时代之作为主流。 -
家国、夷夏与天人
四至六世纪的的中国处于历史上的南北分裂割据时期。北方是十六国北朝,南方是东晋宋齐梁陈。秦汉以来大一统的中国社会至此彻底走上分途发展的道路。较之东晋南朝,当时中国北方由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勃然兴起,呈现出尤为突出的民族重新组合和融合的景象。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史官史家们曾经就夷夏、家国和天人等事关皇朝久治长安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间的流血斗争、是非曲折、以及大一统情怀,深深地印刻在当时的史学之上,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本书即围绕夷夏、家国和天人这三个主题,就当时北中国的史学和历史记忆的形成提出了视角独到的认识,以期阐明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的历史文化价值。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认为:尽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尚未见家族、宗族组织,没有族长,没有合族祭祖的祠堂,没有族产,除律、礼所规定的家族、宗族制度外也尚未见族规之类的有关家族、宗族的特殊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家族、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家族、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主要表现为家族、宗族中人在经济上赈恤宗族、收养孤寡,政治上互相支持提携,生活上的互助等等。另外,地主豪强也会利用族众势力武断乡曲;战乱时豪民也会拥族众白重。这些都反映出家族、宗族关系与家族、宗族观念仍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还对家族、宗族问题研究的传统误区作了辨析,指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与士族不是同一概念,家族、宗族与所谓的“庄园制”的也并无关系,不能以对士族或对所谓“庄园制”的研究代替对家族、宗族制度的研究。 -
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
本書是湯用彤先生學術論文的彙編,包括“魏晉玄學論稿”、“往日雜稿”、“康復札記”三部份,上世紀70年代經湯一介先生整理,由中華書局于80年代初出版,本次排印經湯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其中“魏晉玄學論稿”部份被視為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它涵蓋了魏晉玄學的主要方面,于玄佛關係、言義之辯、本末有無之爭的論述都非常有創見,是該領域的經典之作。除此之外,本書還有很多關於佛教、道教的論文,內容豐富、考訂細密、行文精彩,長期受到學界的關注。 -
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的“分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