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通史
《东北通史》遵循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原则,全方位地展开东北地区史的系统阐述,突出疆域变迁,民族相互关系,民族文化的源流、内涵与特色,以及各代政权的民族政策直至盛衰兴亡,这些都作为《东北通史》的重点问题,以较浓重的笔墨,逐一剖析.这种全面展开,重点突出,详中有略的做法,也许是《东北通史》的一个特色。 《东北通史》不仅重在敷陈历史实迹,而且强调阐明学术见解绝对必要。我们表达的学术观点,不人云亦云,不迁就传统的定见,完全是作者们个人的学术发挥,在充分吸收现当代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这或许是《东北通史》的又一特色。 历史是由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写史不见人,就不成其为历史。我们力图克服这一长期存在的倾向,关注东北历史舞台上每一个重要人物的活动,力求再现历史上一幕幕壮观的活剧,给人们以启迪和激励,鼓舞人们奋发图强和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并从东北各代政权的盛衰兴亡及个人的成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中取得借鉴,指导自己的人生。这是读史的应有之义。如能实现这一目的,这正是《东北通史》的作者们共同期待的。 -
东北史纲
《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情绪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李顿调查团东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此书大概旨在根据史书之记载证明东北属于中国,以驳斥日人"汉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 -
伪满洲国的真相
《伪满洲国的真相:中日学者共同研究》是由中日两国学者合作研究和编著的主要面向青少年的通俗历史读物,在当今中日两国就如何认识日本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尚存分歧,无法有国家组织撰述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历史的情况下,由属于民间的中日两国学者合著,充分发掘和利用中日两国保存的历史资料,通过共同研究和讨论,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撰写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 -
雪冷血热(下卷)
1989年,《雪白血红》“捅破了天”,盗版商大发其财!2009年,《枪杆子1949》出版半年销量突破十万册!2010年,军旅作家张正隆再次推出撼世之作,《雪白血红》的姊妹篇——《雪冷血热》!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下卷从伪满溥仪这个“臭皮囊”的卖国行径写起,写到汉奸对抗联队伍的巨大破坏力,以及抗联展开的游击战争、“过苏联”的战略战术。 -
1904-1948岁月东北
《岁月东北1904-1948》1904年,日俄列强全面摊牌,爆发战争,结果日本大获全胜,从帝俄手中夺得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的经营权,更欲掌控中国东北。1928年,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此举不但没有吓倒张学良,反而促成东北易帜,公开抗拒日本对江北的领土野心。随着关东军的军事占领,筹划多时的“满洲国”也粉墨登场,逊帝溥仪成了关东军手中最大的玩偶。为确保占领,日本将本国贫穷的农村人口大量地迁移到中国东北,并对其编织了一套美梦,由思想家、教育家、作家、记者齐声共鸣,将中国东北描绘成任何人都可以力争上游、美梦成真的人间天堂。殖民主义光鲜外表的背后,却是日军持续的侵略以及空前残酷的清乡手段。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屈服,反而越挫越勇,在抗暴斗争中谱成悲壮的民族史诗。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以后,立刻牵动美苏争霸与中国内政的敏感神经,这将决定战后的世界里谁将是真正的老大,以及中国人未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
独语东北
一本关于东北的山川人物文化志。一个女人,真正地贴近了东北的山林和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