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壳里的帝国
本书有三个方面的主要贡献: 第一,提出了第四种战争状态假设。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是第一种战争状态,或者叫霍布斯战争状态;个人与绝对权力之间的战争状态是第二种战争状态,也可以被称为洛克战争状态;一切国家与一切国家之间的战争状态,或者叫国际无政府状态,是第三种战争状态,这种状态被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家汉斯·摩根索和肯尼思·沃尔兹所强调,因此又可以被称为摩根索-沃尔兹战争状态;第四种战争状态是其国家与霸权国之间的战争状态。 第二,论证了国家权力平均化趋势。国家权力分析是美国国际政治学界中现实主义流派的理论核心。如果这个假设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将发现,在国家主权绝对化条件下,将导致一个或多个霸权国产生;在国家主权相对化条件下,将推动国家权力的平均化趋势,其结果必然是霸权的终结和洲级国家时代的来临。 第三,发现了人权高于霸权的原则。国家的权力欲望并不是推动国家行为的最终动因,最终动因是人权的发展。国内人权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国际人权发展推动国际霸权的衰落。人权高于主权表达的是这样一条绝对规则:任何主权国家都无权剥夺一个公民或一个少数族裔的基本人权,在这种情况发生时,对这个国家的国际干预符合正义原则。人权高于霸权原则的含义是,发生人权灾难的当事国在人权问题得以解决后,要求领导国际干预的霸权国势力撤离本国,同样符合正义原则。 -
超限战
20世纪的“全面战争”,开启了新的战争时代。战争一起,无分平民和军人,皆受到战争的威胁。本书作者提出了“超限战”理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超限战”这一崭新的概念涵括了战争与战法两个方面。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以超越实力局限和制约的战争方式,因此,它对处于强势和弱势和国家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不管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本书都值得每个关注战争和全球化问题的人认真一读。 -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新论
何谓战略?何谓战略思想?何谓中国战略思想?本书以中国战略思想为主题,研讨了以西周开国为起点,至清朝结束为终点,约三千年的战略思想发展史。在这三千年里,中国有其不同命运,有其不同战略思想,更有许多作为战略思想源头之战略家与战略著作。 战略思想深受地理与历史影响,中国与西方各有其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经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思想。本书以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为主题,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阶段,探讨了长达三千年的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演变。除历代兵书兵法外,本书还引用了《史记》、《论语》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片段,更将中国古代“大战略”思想放入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分析,内容广博、立论精深,相信本书独特的研究视角会带给读者新的启发。 -
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
本书作者探讨了高铁的发展对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意义,认为高铁可以在中国内陆构建一个快速的运输网络,可以整合西部以及中欧等的资源,可以使中国不必完全依赖蓝海战略。其次,讨论了国内铁路体制的优缺点,认为现有体制可以整合资源、一致对外,能在领域创新方面有快速的发展。文中也讨论了其他国家发展高铁的战略意图等。 -
理解中国
《理解中国》内容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第一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 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顶尖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 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
文化战略
《蓝海战略》之类的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战略著作认为,创新在于产品功能的突破。然而,作者通过对万宝路、星巴克等数百个品牌案例的分析,以及与相关品牌管理者和消费者的访谈,发现了功能主义创新模式的缺陷,那就是忽略了社会和历史变迁产生的意识形态机遇。作者花费八年的时间,运用“实验”的方法,创立了足以弥补主流创新模式欠缺的“文化战略”理论,并将此理论反复应用于品牌推广实践,成功重塑了多个垂死挣扎的品牌,也成功地让数家新设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品牌价值达数亿美元的大企业。在实践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文化创新模式以及适用于文化创新的组织形式。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品牌战略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