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手艺人
京都,世界首屈一指的手工艺之城 纷繁多彩的手艺,既象征人类文明的缩影,也是传统文化未来的指针 本书是一次经典策划。知名教授与专业团队多年寻访记录,终得宝贵实录。 本书囊括50种传统工艺,造访52位名匠,收录百余幅照片。 丰富详实的工序解读,深入手艺人的日常,探寻造物的魅力所在 “我想将京都拥有的这些精湛手艺介绍给年轻一代,让他们看到,人类原来能如此出色,前人能如此伟大。我想将这份触动传递下去。”——大野木启人(京都造形艺术大学副校长、教授) “京都的手艺人不留自己的履历,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便已知足。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事工作,也有留存后世的。所以我想留存下手艺人的这份矜持。虽然手艺人不留名,但是历经百年后,后世的人们能想到‘啊,当时还有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这就是手艺人的欣慰之处了。”——手艺人绫部之的自白 【内容简介】 京都作为邻国日本传统古都,保持着浓厚传统文化特色,被誉为“心灵故乡”。京都传承、融合并发展中国原初的艺术文化,是国人心中的向往之地和旅行日本的必到之所。 日本以“劳身”为荣,也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尊重匠人的文化。本书记录了五十种传统手工艺,为此走访了五十多位手艺人,其中有不少工艺濒临失传,受访匠人已是唯一的传承者。作者带我们亲临他们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在都市快节奏之下,手艺人如何用专注和手艺对抗机械时代的冰冷。 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也是一次见证。从手艺人质朴的语言中,对工作的认真、对手艺的自豪、和倾注一生的匠人精神触动人心。同时,他们对传承的忧虑和失落,让人揪心,也更体现了这本书作为“记录”的珍贵价值,它让我们得以见证京都手工艺辉煌的过去,也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万物皆有欢喜处
手艺是一种让我们重新把握生命的方法,倾注着投入的感情和时间,微小而珍贵。因为它们的存在,让城市有了诗意和温度。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不迷失方向,不会为生计所苦,却会为无法登峰造极而不甘心。 这些至美至真的手艺人,将很小的事情,用生命去投入。不只是谋生,而是人生价值的追索。在每门手艺中能感觉到禅意,这是手艺人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表达。这更像是一种境界,达此境界,一切泰然。 万物皆有欢喜之处,还在那些拥有故事的人手中。如何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所有靠外力获得的东西总将散去,心安即是归处。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与浮华,这才是我们都在找寻的自己,真正的你。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仍然是透過澤田重隆老先生纖細流暢的插畫,栩栩如生地表現出東京下町一個叫根岸的老地方裡的老街巷、老店舖,還有這裡承傳百年技藝的老藝匠們雖平凡、淡然卻處處蘊含智慧的生活樣貌。那是一種歷經時間掏洗,愈陳愈精醇的生活的 「初心 」! 根岸這地方,屬於東京都台東區,位在上野公園的東北方,距離日暮里很近。因為在關東大地震及二次大戰期間,都不曾受到火災侵襲,所以至今仍保留著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 「下町 」風貌。諸如曲折的巷弄小路、昭和初期的木造三層公寓,以及就歷史而言極為珍貴的庶民住屋和店舖……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以田野調查方式訪談該地八位職人和藝匠,有做豆腐師父、三味線師父、藍染師父、居酒屋老闆娘、玩具店師父等傳統藝匠,由他們口述這些所傳承的技藝、工作精神、在地生活的情味等等。全書用一種跟讀者最接近的方式呈現,加上澤田重隆精細傳神的插畫,彷若置身現場的感覺。不論是哪個行業哪種技藝,也不管是在事業的巔峰或面臨時代潮流衝擊下、這些傳承百年的老技藝已日漸式微,從他們的話語中,都能讓人強烈感受到那份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堅持;他們一輩子投入其中,每件工作看在別人眼裡雖是那麼地細微不足道、那麼稀鬆平常,然而,那股從平實淡然的生活中傳遞出濃濃的人情力量,令人動容也動心! 在現代人刻意找回最自然、平實生活的今天,《東京下町職人生活》裡庶民認真生活的那份 「初心 」,可是彌足珍貴的生活原味! -
造物有灵且美
每一段故事诞生的地方,都有一种“美”存在。 我们与其邂逅,被其触动,心生涟漪,新的故事便随之诞生。 木、陶、漆、纸、染、玻璃、料理、衣服、建筑…… 《造物有灵且美》这本书里,日本工艺大师赤木明登走 访了20位手艺人后写下的15个“叩问美”的故事。这些人遍布各个领域,又独具个性。 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形状里看见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与他人相连; 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让赤木意识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 、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 陶艺家内田钢一强韧中带着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现出的生命质感却能直逼人的内心; 家具设计师永见真一的工房,是全球唯一获得授权制作中岛乔治设计的家具的; 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纸,活得朴素又自在; 美术家前川夫妇把自己的工作称为“lolo calo harmatan”式,这句非洲土语意为“月亮、星星、季风”,他们用距离自己最遥远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染色师望月通阳的作品里,一切对立事物的境界模糊了,带着难以捉摸地美感; 料理家亚衣女士偏爱即兴发挥,她的料理像厨艺模式,仿佛在触摸生命本质; 玻璃艺术家辻和美的作品有种个人署名般的个性,手中的材料有如她的另一个自我; 艺廊主人关勇夫妇用十多年的时间收集韩国传统器具瓮器,企图留住对传统日常的记忆; 顺势疗法师艾玛一语点醒赤木,让他重拾了做漆的意义; 玻璃艺术家荒川尚也把玻璃比喻为奔流之水,比喻为在时间中明暗变化的光线,他与赤木一起畅谈手艺人做东西的过往过往渊源和未来走向; 漆艺师兼老友新宫州三在工作时,身体每个部位都在快乐地享受,愉悦感融入进器物的每一处; 建筑师中村好文的房子,仿佛一个大容器,容纳了人生起居,让人感到满心的安详与宁静; 道具店主人坂田和实用自身的选择对既有文化做出无声的反抗。 走访这些了人以后,赤木也渐渐意识到,能抵达美之真谛的只有人,而造物本身,就是活着。 -
留住手艺
这本书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最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最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我是怀着一颗幢憬和向往的心灵,观望过匠工们做活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也是为这些职业不复存在而深感遗憾的一代人的代表。出于这种感情,我用了不短的时间和多次的机会,寻找走访了现存的一些匠工和他们的作坊。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 ——盐野米松 “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 ——竹编手艺人 夏林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