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献·白日梦
《奉献》(Devotion)
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流行文化艺术家帕蒂·史密斯详细介绍了她自己的创作过程、灵感和意想不到的联系。
本书由一个富于巧思的小说开篇,讲述一个为了艺术而活的滑冰运动员和一位占有欲极强的收藏家之间的故事。之后,作者带我们进行第二场旅程,探索这一故事的来源。我们将穿越法国南部,抵达加缪的故居,参观伟大的法国出版社伽利玛的花园,在那里,三岛由纪夫、纳博科夫和热内的灵魂交相辉映……帕蒂·史密斯慷慨地与读者们分享她的工作笔记,让我们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中瞥见她艺术的炼金术。
《白日梦》(Woolgathering)
一部短小明快的回忆录。帕蒂·史密斯重访她早年经历中那些最珍贵的体验,其中饱含着生动的真理,使这份回忆更接近于超现实。关于如何成为艺术家,关于一个年轻人发现自己如何学会了做白日梦这一崇高的职业,“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件好事”。她经常在晚上,在大自然中发现乐趣,拯救“稍纵即逝的思想”,也讲述了观云、观星和游荡的乐趣。这本书会唤起我们自己的记忆,因为孩子们都会“瞥见、收集、拼凑出疯狂的真理”。
————————————
发现更真实的帕蒂·史密斯:一个写作者的自我剖析,一个艺术家的童年记忆。
——摇滚教母、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帕蒂·史密斯随笔合集,44幅珍贵手稿及照片收录。《奉献》讲述了她对写作的看法,《白日梦》则是结合了诗、文与画的回忆录:将童年记忆与黑白老照片穿插在一起,并与她的歌词创作相互映照。对于帕蒂·史密斯的歌迷与读者来说,这本书在展露她的创作才华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更敏感、更豁达、更真切的帕蒂·史密斯:她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曾经做过匪夷所思的梦,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在多年之后用琥珀一样剔透晶莹的笔触,展示了这种孩童梦呓的纯真之美。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活着。
——在《奉献》里,帕蒂与读者们分享她的工作笔记,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与灵感来源。她创作了一个富于巧思的小说,随后带领读者追溯这个故事的起源与构思。无论是否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可以从中窥见一个真诚的写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融于笔下,最终成文。
“正如命运所安排的那样,我追求着一条远离我祖先的道路,然而他们的道路也是我的路。”
——《白日梦》初版于1992年,此后绝版多年,是一部短小明快的回忆录。写这本书的时候帕蒂·史密斯45岁,她站在人生的中点,捡拾童年的记忆碎片,回忆孩子的眼睛里那些平凡事物令人感到惊奇的意义:月光、云朵、谷仓和收羊毛的人。正如她在前言中所写的那样,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模糊又好奇的快乐去满足读者”。
-
爵士乐编年史
本书从19世纪爵士的起源讲起,按时间顺序,分阶段、按专题介绍了爵士乐的兴起、发展、传播、兴衰的过程,近距离观察了爵士与古典、流行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及爵士的风格、流派、重要人物及乐队、影响后世的作品及音乐厂牌的故事等。
书中按照时间轴,详细罗列了19世纪至今爵士乐的重要时间节点,包括作品创作、公开演唱会、专辑发行、关键人物事件等;同时列出了同时期的世界大纪事,记述了全球背景下爵士乐的发展。
书中收录了近350幅图片,从专辑封面、厂牌标识、宣传海报、曲谱手稿到音乐家、乐手、演出现场的照片,搭配翔实的文字解说,将爵士的历史鲜活呈现。书后附有“音乐人”“音乐术语”“国际爵士音乐节推荐”“推荐聆听”“推荐阅读”等知识拓展内容,可谓是所有音乐爱好者的完整资源宝库。
-
跨洋的粤剧
本书荣获
美国音乐研究学会2019年“年度最佳书籍奖”(美国音乐研究领域的重大奖项)
美国音乐学学会2018年“最佳著作奖”(美国音乐文化类)
美国亚裔研究学会2019年“最佳著作奖”(文化表演类)
美国录音收藏学会2018年“特殊优良学术奖”(历史研究类)
一个世纪以来,华人戏院从来没有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对话者”,而“只是沉默的他者”。更为严峻的现实是,许多北美华人也不自觉地将历史隐形的状态内在化。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以唐人街粤剧及其戏院为中心所建构的音乐活动不只是华人的北美“音乐飞地”,它也应该作为美国主流社会音乐历史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踏遍20世纪20年代粤剧戏院在北美的所有场所,经过严谨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细诉一个又一个华埠唐人街的故事、美国音乐文化的故事、海外华人生活日常的故事、粤剧跨国流动的故事、北美华裔记忆的故事,以及美国历史上沉默的他者的故事。
本书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梳理大量原始材料,勾勒了20世纪20年代粤剧女伶如李雪芳、关影怜、张淑勤、牡丹苏等在北美的演出史;另一贡献,是从印刷文化(剧院戏桥)和听觉文化(粤曲唱片)切入华埠小区的生活日常,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粤剧粤曲在北美唐人街的作用。
20世纪20年代,粤剧曾在北美唐人街盛极一时,是北美音乐史、演出史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在美国音乐史中,长期以来它都是缺失的一环。
本书作者基于这一现状,经过数十年的资料收集和潜心研究,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数据、巧妙的构思、严密的逻辑,重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一辉煌时期粤剧演员的演出和生活,以及粤剧戏班和戏院的经营,并以此勾勒粤剧乃至华人戏曲文化在北美的发展脉络。书中搭配丰富的历史数据及图片,介绍20世纪20年代北美七个华埠鲜为人知的戏院历史,描绘华人移民生活的音乐文化,并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探讨此元素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及其在北美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荣获美国音乐研究学会2019年“年度最佳书籍奖”等多项重要奖项。本书属于《音乐人类学跨文化研究译丛》。
-
追逐那声音
先后荣膺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世界电影配乐之神
王家卫、马友友深情追忆,用音乐创造电影的灵魂诗人
殿堂级作曲家、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
莫里康内最后的口述,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
“这是关于我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是最真实的一本书。”
摘引珍贵乐谱手稿,特邀合作导演、专家学者亲撰长文提供专业视角
...................
♫ 编辑推荐
“往事长存,心中有过。”
——王家卫
“我永远忘不了莫里康用‘能量、空间和时间’来定义音乐,这也许是我听过的最简明、最准确的描述了。我们真的会想念他。”
——马友友
***
他是世界电影配乐之神、用音乐创造电影的灵魂诗人。
他先后荣膺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他与国际影坛多位大师级导演长期合作,《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黄金三镖客》等500余部配乐作品,横跨半个世纪的电影史;其他获奖纪录,还包括11次银缎带奖、10次大卫奖、6次英国电影学院奖、4次格莱美奖、4次ASCAP奖、3次金球奖……
他曾来华举办“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挥起指挥棒。当莫里康内逝世的消息公布,电影界、音乐界、文化界,人们无不为之惋惜悼念。
“要做好现在的事,我必须走过之前的路,因为那段路程撑起了我的文化、我的音乐个性,还有我的人格和自我。”作为莫里康内最后的口述,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渗透着生活、音乐以及二者之间奇妙而难以预测的相互影响。全书以问答形式展开对话,在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的“对弈”中,大师深入剖析了自己音乐思想的核心,以音乐的语言揭开了电影故事背后的真实画面。
◎ 继意、西、法、波兰、捷克等语言版本后,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
◎ 详细梳理六十余年创作历程,深度剖析创作理念
◎ 深入讨论电影中音乐乃至声音,在能量、时间、空间方面的表达价值
◎ 畅谈与大导演们的合作交往,侧面记录来自“私人视角”的世界电影史
◎ 摘引珍贵乐谱手稿,特邀合作导演、专家学者亲撰长文提供专业视角
◎ 16页彩插以珍稀照片回顾大师生平,记录生涯高光时刻
◎ 独家收录最新修订的莫里康内配乐电影作品年表,以及莫里康内绝对音乐作品年表、应用音乐作品年表
♫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莫里康内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于2013—2016年间的对话,呈现了大师毕生音乐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自传式生平回顾。从在罗马的音乐学院接受正统教育到在德国受到先锋音乐洗礼,从立志于投身绝对音乐到为电影服务,“双重音乐人格”的莫里康内,在与莱昂内、托尔纳托雷、塔伦蒂诺等导演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中,不断探索音乐在能量、空间、时间方面的表达价值。一直以来,莫里康内力求重新创造电影的声音,这一次,我们将听到他为自己发声。
♫ 名人推荐
埃尼奥能够挖掘导演的“音乐幻想”,转换一下,为他所用。
——朱塞佩·托尔纳托雷,电影导演、编剧,与莫里康内合作过《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十三部作品
埃尼奥的音乐就算只在音乐厅奏响也能走向全世界,这一点我们有目共见。
——贝尔纳多·贝托鲁奇,电影导演、编剧,与莫里康内合作过《一九〇〇》《月神》等五部作品
幸好埃尼奥一直在我身边,他是一个手艺人,一位艺术家,一个伟大的人。
——朱利亚诺·蒙塔尔多,电影导演,与莫里康内合作过《死刑台的旋律》等十二部电影
现在我还经常说他不是普通人,是摇滚明星。他真的可以像滚石乐队一样让整个体育馆座无虚席。
——路易斯·巴卡洛夫,作曲家
他的作品联系着世界、社会以及市场需求。他以音乐人的身份完成这一切。
——鲍里斯·波雷纳,作曲家
我相信,莫里康内能够获得不论年龄、不分地域的尊重和感谢,是因为……他有能力让音乐简单而不简陋。
——塞尔焦·米切利,音乐学家
莫里康内的离去使意大利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天才艺术家。莫里康内的音乐可谓雅俗共赏,为意大利音乐艺术在世界上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
人们将永远缅怀并无限感激天才艺术大师莫里康内,他所创作的美妙音符让人们遐想、激动、思索,其作品在音乐和电影的历史长河中都将不可磨灭。
——意大利前总理孔特
我在做《赤壁》时,比如剪片时,就一直在听莫里康内的音乐,他给了我很多灵感。
——吴宇森
莫里康内的音乐是心乐,是魂乐,是你永生难忘的伴侣。
——谭盾
与您合作是我一生的荣耀!!!
——席琳·迪翁
-
摇滚乐风格
音乐史领域通识经典,摇滚乐百科全书式著作
出版32年来7次修订,国内第一次引进
囊括500多支乐队、150多种音乐风格
200多位摇滚明星、135首名曲聆赏指南
·
◎ 编辑推荐
☆ 摇滚乐经典通识读本,出版32年来一直是美国大学音乐标准教科书,了解摇滚乐入门必读
本书初版于1989年,是美国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凯瑟琳·查尔顿的代表作,一经推出即深受美国青少年欢迎,32年来不断修订再版,一直是美国大学音乐课程的教科书、资料书、通识读本书,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
☆ 摇滚乐百科全书式著作,囊括150多种音乐风格,500多支代表性乐队,200多位摇滚明星,135首摇滚名曲聆赏指南,一册在手,全面掌握摇滚乐的风格与历史
《摇滚乐风格——从猫王到披头士》共有三条线索。第一条是时间线索,描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摇滚乐发展的历程和时代背景,介绍了各个时期从山姆·库克到迈克尔·杰克逊、从猫王到鲍勃·迪伦、从蟋蟀乐队到电台司令、从披头士到滚石的数百个摇滚艺人和摇滚乐队;第二条是空间线索,将摇滚乐还原到非洲、南美、中东、西欧、印度,还原到美国南部乡村、西部农场,还原到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孟菲斯,还原到英国、牙买加,追根溯源;第三条是风格线索,囊括了几乎所有摇滚乐的风格种类,从它的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从大众熟知的的布鲁斯、乡村摇滚、朋克摇滚、金属摇滚到相对小众的迷幻摇滚、南方摇滚、前卫摇滚,再到21世纪的情绪硬核、另类金属、车库摇滚等,多达150余种。
·
☆ 音乐通识读本,集摇滚发展史、摇滚风格探索、乐理分析、音乐欣赏、音乐社会学于一体,尤其适合系统性的学习。
凯瑟琳·查尔顿通过《摇滚乐风格》建立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学习系统,从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提供了一个关于摇滚音乐发展的全新视角。由内,作者带领爱好者深入摇滚乐的每一条历史脉络,追踪每一种风格的主要表演者,分析代表性/经典歌曲的节奏、速度、曲式到唱法、特点以及歌词背后的能指与所指;向外,提供延伸阅读的视角,在每一个年代以概览和年表的方式详细介绍历史和与摇滚相关的社会事件,建立其一个大历史和大社会的框架,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20世纪及以后的摇滚音乐风格。读者可以跟随本书的体例,循序渐进、分门别类聆听与思考,真正做到专业、专门、系统地学习。
·
☆ 在保证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也饶有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凯瑟琳·查尔顿对摇滚乐进行了清晰、全面、系统的解构,明确了若干影响摇滚乐发展的音乐风格,并讨论了这些风格中与摇滚乐相关的要素,旨在帮助读者增进对摇滚乐的乐理结构和文化根源的理解,促使他们能够了解这些根源与当今流行音乐的联系。为此,她在书中还设置了“聆赏指南”,细致讲解135首具有代表性的摇滚名曲,读者需仔细听节拍、速度、结构,了解每首歌曲的曲式特点、风格元素以及歌词的字面含义与象征意义,听辨和确认这些基本要素,进而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定义某一风格的特征的。每个章节的结尾,还有“问题讨论”等趣味互动版块,让读者带着问题聆听,有思考地聆听。
☆ 国内第一次引进,图文并茂,配有150多幅代表性乐队、摇滚明星照片,尽力还原原作语境
本书属全新第七版,首次引进国内。封面图为设计师原创手绘写意摇滚,在装帧上贴合现代摇滚风格。收录精美图片超过150幅。内文排版参照原版随文附图,符合读图时代读者习惯。
◎ 内容简介
《摇滚乐风格:从猫王到披头士》是一部经典的摇滚乐通史著作,聚焦摇滚乐的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为摇滚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全书共有三条线索:第一条是时间线索,描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摇滚乐发展的历程和时代背景,介绍了各个时期从山姆·库克到迈克尔·杰克逊、从猫王到鲍勃·迪伦、从蟋蟀乐队到电台司令、从披头士到滚石的众多摇滚艺人和摇滚乐队;第二条是空间线索,将摇滚乐还原到非洲、南美、中东、西欧、印度,还原到美国南部乡村、西部农场,还原到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孟菲斯,还原到英国、牙买加,追根溯源;第三条是风格线索,囊括了几乎所有摇滚乐的风格种类,从它的起源到zui当代的风格,从大众熟知的的布鲁斯、乡村摇滚、朋克摇滚、金属摇滚到相对小众的迷幻摇滚、南方摇滚、前卫摇滚,再到21世纪的情绪硬核、另类金属、车库摇滚等,多达150余种。
作者凯瑟琳·查尔顿对摇滚乐进行了清晰、全面、系统的解构,明确了若干影响摇滚乐发展的音乐风格,并讨论了这些风格中与摇滚乐相关的要素,帮助读者增进对摇滚乐的乐理结构和文化根源进行理解的同时,促使他们能够了解这些根源与当今流行音乐的联系,并对20世纪及以后的摇滚乐风格有一个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本书英文原版自1989年初次出版以来,历经七次修订,是了解摇滚乐的百科全书。
-
音乐即自由
因为无法定义
所以现身说法
全世界乐迷的“教授”
坂本龙一 唯一自传
拾取记忆里的片段,然后汇整成一个故事,这种事情完全不符合我的本性。然而,我对于自己如何成为今日的坂本龙一,也很感兴趣。不管怎么说,这些记忆都与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有关。我想了解自己为何会走上现今的这条道路。
——坂本龙一
☆ 编辑推荐
◎国际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口述自传,是坂本龙一对自己从出生到 2008 年的活动与思考的总结。书中全面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音乐道路”,如何“成了现在的自己”,充满了对音乐的体悟和感恩之情。
◎五个乐章、五个阶段,看金句频出的坂本龙一如何自述自己年少时的成长、青壮年的成名与进入晚年开始的反思。
◎30余张珍藏私人照片,展现了“教授”从幼儿时期至老年的人生历程,为“教授”的自述增添了一抹亲切感与私密性。
☆ 内容简介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最终成了朋友中唯一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拒绝”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最高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
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历程。
☆ 名人推荐
他半数的作品是配乐,但是它们本身就具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完全可以作为纯粹的音乐单独欣赏。坂本龙一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Billboard杂志
当它(音乐)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几乎是一种,就像你读任何一本很深厚的哲学论著一样,有同等的智力探索的效果跟意味,远远不止是一种情绪的抒发、刺激,或者挑逗那么简单。那么同样这番话,类似的意思我在另一本书上,另一个音乐家身上也看到了,就是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本书,坂本龙一,著名的日本音乐人,他的一本书叫做《音乐即自由》。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