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穆电影 孔夫子
《孔夫子》(1940)的發現與修復,填補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空白,《費穆電影 孔夫子》一書,除了費明儀和金聖華追憶父輩的光影故夢外,還有多位學者和文化工作者從歷史、美學、音樂、文化等多角度去探討這部作品,而費穆和秦鵬章當年寫下的文章,更提供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全書168頁。中英對照,2010年4月出版,每本定價港幣78元。 -
電影意義的追尋
本書透過對影評史的評介,探討影評"解讀"電影的角度和方法,最後提出 不同於"主流"影評的另一種看電影的方式,見解獨到,將電頂研究引導到全新的 方向.本書對於喜歡電影的讀者,特別是對欣賞與論述有興趣的人,可提供頗多 助益. 作者DavidBordwell目前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傳播藝術系.曾出版有關電 影理論,歷史和批評等專書數本.Bordwell博學敏銳,極具原創性,是美國當代電 影研究範疇中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
銀都六十(1950-2010)
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成立於1982年,主要由長城電影製片公司、鳳凰影業公司和新聯影業公司(合稱「長鳳新」)三家老牌電影公司合併而成,其後加入專門從事國產影片發行的南方影業公司以及清水灣電影製片廠、銀都娛樂等企業,使銀都成為一個擁有製作、片廠、戲院、發行、廣告等影視綜合系統的電影機構。六十年來,銀都體系共製作了四百八十部電影和十一部電視劇,以及發行了近千部次國產影片。無數閃耀的明星和電影工作者一起打造璀璨的光影歷史,已成為一代又一代的影迷永不磨滅的共同記憶。 本書是銀都的前身(長城、鳳凰、新聯、南方、清水灣製片廠)以至銀都六十年的全紀錄,包括各公司成立的宗旨、各階段的發展、逐年介紹曾攝製及發行的電影、主創人員(編導演)的文章及訪談,以及重要的電影影評等,最後以紀念銀都六十周年的大型電影《一代宗師》(王家衛導演)告終。 全書共分總論及四個時期--理想年代、坎坷歲月、重建日子與復興時期,邀請了11位內地及香港的專家學者撰文,討論銀都及其前身的特色與定位。作者包括:列孚、黃愛玲、石琪、李焯桃、林錦波及鄭傳鍏,內地作者包括:趙衛防、沙丹、張燕、李相、司若。 全書合共38萬字,有約1000幅照片,附錄包括銀都體系影視作品一覽表、工作人員名錄及業界的訪談摘要等,是研究香港左派電影發展的重要參考書。 -
茂瑙的幽魅世界
目錄 前言 傅慧儀 序言 倪奕勤 罪惡、執迷與超越──評茂瑙的三部經典電影 史文鴻 從古堡到農舍 黃愛玲 茂瑙魔術捧一揮 張偉雄 男人標本 邁克 繪畫構圖與電影光影的結合 鳳毛 茂瑙的心靈迷宮 傅慧儀 展覽 淡入 吸血殭屍 最後一笑 浮士德 日出 禁忌 影片簡介 放映時間表及講座 鳴謝 -
張愛玲:電懋劇本集
既是影迷,也是影評人和編劇,張愛玲與電影,可說關係萬千重。她的編劇事業始於上海,在香港延續發展,為電懋公司寫劇本,直至公司改組為止,前後有八年時間。其間共寫了十個劇本,八個拍成了電影。說不上多產,但在她的創作中,佔有一定的位置。這批電影劇本,讓我們瞥見了張愛玲的電影世界,依然精明世故,卻充滿了小說中罕見的幽默感,還有對電影的深刻了解。除現仍下落不明的《紅樓夢》劇本外,《張愛玲:電懋劇本集》收錄了張愛玲為電懋創作的全部劇本,並附多位作者的導讀,在文字與光影中尋找不同面貌的張愛玲。 -
王家衛的映畫世界
全書由多位香港資深及新晉影評人編寫,是至今唯一以香港觀點出發的王家衛專論集,是認識王家衛作品,認識香港電影文化的必讀本。毫無疑問,王家衛是九十年代以來,於香港最備受爭議、在海外最力受追捧的香港導演。本書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策劃編輯,從三個不同角度分析王家衛作品的重要性及藝術性所在,為香港首部王家衛評論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