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美国记者科莱考尔在一九九六年受《外界》杂志的派遣,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对攀登珠峰的商业化趋势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报道。科莱考尔与他的队友于五月十日登上峰顶,但在下山的途中却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五名队员丧生;在这同一天另外三支登山队也有四人死亡,还有三人重伤并至五月底亦相继死亡。在这一年的春季,死神的阴影笼罩着珠峰,攀登珠峰的死亡人数达到十二人,是珠峰攀登史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季度。从珠峰回来以后,深受震撼的科莱考尔内心十分痛苦。为了重新认识这场悲剧从而使自己走出它所带来的阴影,他在当年十一月写成了这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九七年它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雄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发行量超过了一百万册。 -
在天边撒点野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由10年旅行爬山岁月中每一个深刻的脚印踩出来的书。这些脚印遍布在一些特别的山川与河岳间,也曾留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东方之珠和地球上最荒凉的极地冻原。它们和这个星球通力挤出了一些“关于”:关于激情与梦想,关于危险与悬念,关于欢乐与悲伤,关于兄弟的情义和坚定的信仰…… 这里面的所有文字是对绿野传统与绿野精神的致敬,这些质朴的字句包藏着对于无限自然的尊敬与背起行囊的力量。 【编辑推荐】 “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能读到其中一页。”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懂得这句话的意义。但我知道在天边撒野的孩子——他一定懂得。十年间的行走,十年间的成长,十年间的沧桑变化,山还在那儿伫立,注视着他,树还在那儿伫立,期盼着他!那个撒野的孩子踏着“绿野”寻着“仙踪”,怀揣着对“山”、对“户外”的热爱和追求一路走来,真诚地告诉我们:活着,还有这样一种方式;活着,还可以这样纯净;活着,还可以这样豁达! 我喜欢这个仍然在撒野的他,在这个有些过分阴柔的现实世界里,我们的灵魂需要一些粗犷;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现实世界,我们的精神需要大山的洗礼;在这个缺乏关怀的现实世界,我们更需要山友之间那种朴实真挚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友情! 走进这个撒野的孩子内心,我们都将凤凰涅槃般获得灵魂的重生! 【WIKI互动百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这本语言似乎过于质朴的书中,大地和青草的颜色,山峦和天宝的呼吸,莺啼和风声的呼唤,自然和自我的唱和,都被作者一一忠实地记录了下来,面他对生活本质的探讨就隐藏在貌似平凡的文字间,像清晨的阳光一样照耀着你我。 -
我行
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履历。乖乖女优等生留学深造,华丽转身成为职场精英,却为一部电影震惊而放下一切,踏上登山之路。从此,乞力马扎罗、阿空加瓜、麦金利、珠穆朗玛……第1位完成全球“7+2”巅峰计划的华人女性王雷,6年登山生 涯,记录每一步成长与蜕变,用1 6万字真实的笔触,记录心灵的梦想,分享勇气与坚持的力量! 【名人推荐】 王雷登上了许多世界高峰。我感觉她的价值,却不仅限于此,而是她在这个过程中,能面对现实带来的困顿,逾越心中的高峰。我相信她的故事,能让更多追求梦想的人看到希望。 ——杨澜(知名媒体人) 在这个转型的时代,王雷没有选择跟随,而是努力引领,她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生活模式,找到了个体的内心归属——户外登山。在登山中她感到了生命的鲜活力量,感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基于以前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她的这次转型对很多追求生命意义的年轻人会有独到的启示。 ——俞敏洪(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当你明明知道你选择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还坚持往前走时,你已经是走在时间的前面了。面对大川大山,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对内心力量的加持。当你再遇到生命中的恩怨情仇、生离死别时,会有别样的态度。看看王雷这个弱女子是怎样走过来的,也许对你也有所加持。 ——孙冕(《新周刊》创办人) 在这个随时随刻都追求捷径的社会里,王雷的经验告诉我们,收获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成功没有捷径。 ——谷岳(环球旅行者、旅游卫视《搭车去柏林》发起人、主人公) 这本书把读者带到全球的七大洲和两极, 还让我们领略了一个登顶者内心的自疑、自信和自我发现。中国在崛起。 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里都在登顶。一定意义上讲,人生就是登许许多多,大大小小,有形无形的山。王雷的书无疑是对任何一个渴望成功、渴望新奇、渴望探险的人的莫大激励。 ——黄西(山友) -
触及巅峰
《触及巅峰(20周年纪念版)》中常年冰封的秘鲁安第斯山脉修拉格兰德山一直令登山者望而却步,乔·辛普森和西蒙·耶茨前往探索、攀登这块神秘禁地,并顺利登上峰顶。原以为这是一次胜利之旅,然而“80%的事故都发生在下山途中”桥不慎撞断了一条腿。祸不单行,与西蒙用绳结组下降了一段后,乔不幸坠落到冰裂缝。西蒙以为乔已死亡,选择了割断绳索…… -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万科董事会主席、“登山企业家”王石,用时最短完成“全球9大极点探险”的金飞豹联袂作序推荐 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52周,英文版销量过百万,超越《登山圣经》 荣膺《时代》周刊 “年度图书”、《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 荣获1997年美国国家书评奖、1998年普利策奖非小说类奖项 全球驴友、山友心目中的必读书,探险类著作中的经典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珠穆朗玛峰探险亲历记。 乔恩•克拉考尔作为资深专栏作家和登山家,受《户外》杂志的派遣,为考察珠峰商业化问题参加新西兰著名领队罗布•霍尔的商业登山队。乔恩自身没能抗拒登顶珠峰这个“男人和男孩们”的梦想,拒绝了杂志社让他只到大本营的设想,决定尝试登顶。但是这次登顶却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登顶的五位队友中,四人消逝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等到大本营的时候,四支探险队中共有九人死亡,另有三人在月底相继去世。 珠峰究竟是不是有了向导、夏尔巴人和65,000美元就能征服的?这部珠峰历险记会将读者引领向无穷的思索。 新版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在1999年英文原版的基础上精心翻译的,更加完善了第一版的中文表达方式,更具有中国文字的表现力,在某些专业表述上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多年从事登山探险的专家指导。 在那些伴随人成长异想天开的梦想中,攀登珠峰便是其中之一。我敢保证,珠峰梦绝非我独有。它是世界的最高点,难以逾越,是许多男孩儿和男人们追求、向往的目标。 ◆ 简要目录—————————————————————————————————————— 第一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 海拔8 848米 第二章 印度 台拉登 1852年 海拔680米 第三章 越过北印度 1996年3月29日 海拔9 140米 第四章 帕克丁 1996年3月31日 海拔2 650米 第五章 罗布杰 1996年4月8日 海拔4 940米 第六章 珠峰大本营 1996年4月12日 海拔5 360米 第七章 1号营地 1996年4月13日 海拔5 940米 第八章 1号营地 1996年4月16日 海拔5 940米 第九章 2号营地 1996年4月28日 海拔6 490米 第十章 洛子壁 1996年4月29日 海拔7 130米 第十一章 珠峰大本营 1996年5月6日 海拔5 360米 第十二章 3号营地 1996年5月9日 海拔7 320米 第十三章 东南山脊 1996年5月10日 海拔8 410米 第十四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下午1∶12海拔8 848米 第十五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下午1∶25海拔8 848米 第十六章 南坳 1996年5月11日早晨6∶00海拔7 920米 第十七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下午3∶40海拔8 848米 第十八章 东北山脊 1996年5月10日 海拔8 700米 第十九章 南坳 1996年5月11日早上7∶30海拔7 920米 第二十章 日内瓦横岭 1996年5月12日早上9∶45海拔7 890米 第二十一章 珠峰大本营1996年5月13日 海拔5 360米 跋 西雅图 1996年11月29日 海拔80米 附 言 后 记 1996年春季珠峰攀登者名单 译者后记 ◆ 名人推荐—————————————————————————————————————— 新版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在英文原版的基础上精心翻译的,更加完善了第一版的中文表达方式,更具有中国文字的表现力,在某些专业表述上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多年从事登山探险的专家指导。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新版《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金飞豹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永远是探险类著作中的经典……这样一部极其罕见地兼具优美和力量的著作将流芳百世。 ——国际知名户外登山摄影师盖伦.罗威尔,《华尔街日报》 一部认真调查和精心构造的叙事作品。与书中的探险历程不同,他的故事如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作者最重大的成就莫过于用文字召唤起致命的暴风雪,并透彻而细致地重现了它。 ——《纽约时报》 既引人入胜又耸人听闻的登山记述……出自一位思想深邃的优秀作家之手。 ——《时代》周刊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最好的登山类书籍。 —— 《华盛顿邮报》 不同凡响。 ——《新闻周刊》 对珠穆朗玛峰,经过千辛万苦登顶的克拉考尔只用了短短的一句话——“没有更高的去处了”。……克拉考尔的书好就好在,他没有歌颂,也没有批判,而是直入骨髓的记录,而且像美国电影的节奏一样快。 ——国内网友评论 -
垂直极限(下)
《垂直极限》讲述了1924年,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与同伴欧文挑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却在接近顶峰处突然失踪;1993年,摄影师深町诚游逛在尼泊尔黑市,发现了一架疑似属于马洛里的相机,并与失踪多年的日本传奇登山天才羽生丈二不期而遇。马洛里登顶之谜能否解开?什么 是神秘登山天才羽生丈二最后的计划? 编辑推荐 《垂直极限》为日本百万销量小说《阴阳师》作者梦枕獏泣血巨作。 五次珠峰探险,一百道伤痕累累;二十年艰苦构思,四年沉潜写作。 《垂直极限》荣获第16届日本冒险小说协会大奖、第11届柴田炼三郎奖、第5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优秀奖、台湾《中国时报》开卷书评周刊强力推荐。 《垂直极限》改编漫画获安古兰法国国际漫画节最优秀艺术工作奖等无数国际漫画奖。 专业书评 我这些年历经的风险,积累的智慧,在这本书里全都找得到。 ——王石 我相信我的人生在更远处,而书里的男人相信他的人生在更高处。即便明知这只是小说的虚构,我也满心向往着能和这样的男人相遇相知。为所有不甘心原地驻足的男人喝彩! —— 小鹏(职业旅行家,畅销书《背包十年》作者) 当一口气读完这整部小说之后,我仿佛也在珠峰上历经了试炼与重生,获得了一种轻盈的、在人生道路上继续踏步前进的勇气。 这不只是一本登山小说,也是一部精彩、好看的人生小说。 ——工头坚(台湾著名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