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恋人
19岁的富家少爷乔轩和哈尔滨俄裔中东铁路官员之女陈姝玥痴心热恋。然而,家国剧变之后,发生了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灾祸,使他们这对有情人天各一方。 十余载岁月流逝,因难忘当年的恋人而引发的一场错爱给乔轩带来灭顶之灾。此时,他曾经的情敌却从天而降,费尽周折地去拯救他。随后的一个特殊契机,乔轩又发现绝望等待16年的恋人竟近在咫尺,而且知道他的遭遇。乔轩的情感将何去何从? 作者以新写实的笔法,重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年轻人的爱情和理想。展示他们如何在动荡时代的边缘游走,考究悲欢离合中人性的卑微和高尚。故事读来令人百感交集、久难释怀。 被誉为中国版《乱世佳人》: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演绎绝世爱情。 《俄罗斯恋人》讲述的是一个二战前后发生在中国东北哈尔滨的真实爱情故事。恋爱中的男女那短暂的甜蜜时光令人沉醉,而随后的风雨沧桑令人心碎。这是一部诠释时代风云和个人选择与命运的极为贴近人物灵魂的故事。作者用沉静细腻的笔触,勾勒欲罢不能的爱和痛彻心扉的恨。他告诉我们,时光流逝,人们的执着与人们的改变之间不能调和的内心痛苦。他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伟大的爱情,爱情又因何而伟大。任何一个正在爱与被爱的人,以及爱过和将爱的人都是不容错过的。这本书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生命激励,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心灵层面的启迪和疗愈。 《俄罗斯恋人》几乎囊括了所有人之于世的重大主题:爱与恨,忠贞与背叛,拯救和宽容,等待和执念……特殊的时代、缠错扭结的爱情碰撞,将哈尔滨和莫斯科这两座城市连接到一起。主人公跨越大洲的足迹,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史,这段旷世之恋注定要受人瞩目。 -
大转型时代
《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就是一幅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图画,就是一个国家走向全球权力顶峰的历史。在这50年间,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从到500美元,增长到1600美元,并实现了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曾经多达26%的童工受到法律的禁止;黑人已经在名义上享受美国公民的全部权利;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3.824辆(人130.76亿),增长到4400万辆(人口158亿),每4人即有一辆;全美由一条地铁,增加到已有1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电话则从、33万部,增加到4300万部。美国将令人叹为观止的生产力跟这个世界曾目睹过的最广泛的繁荣结合起来。实现了从科技到社会诸领域的广泛变革.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伟大转型。每个人都深信:在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这里是最好的世界.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得更好。 而“美国大发现”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把有利的条件带给广大的底层民众,他们就会抓住 机遇.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
就这样吧
新周刊创刊15周年系列丛书之——纠结的80后自言自语:《就这样吧(一个80后的温和建议)》。作者80后的黄俊杰来自中山,温润清澈,少年作家自是少年世界观。 喜欢《就这样吧(一个80后的温和建议)》的,一定是不甘心让中国就这样的人。 -
"六十年代"气质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气质,就像一块沉睡的琥珀,它内部的“人”的梦千年万年都那么纯粹、恬静。关于琥珀的美与灵性的欣赏应该来自它的内部。在这部书中,清醒的人们将有幸见证一批退居内心世界而形成的“琥珀”。 -
我们这一代
肖全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是对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这些年来,他遍访散落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学家,在他的笔记本上排列着以自己的标准选择出的长长的名单,并且随着时间和工作的进行,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象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而他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与这一代人广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个人行为的层次,而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影像工程。肖全,用他的温情和执着,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 -
《时代》上的中国面孔
《时代》——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之一,由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筹资6.8万美元于1923年创办,其观点代表并影响着人们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在《时代》创刊至今的80余年里,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回顾《时代》周刊封面上那些在不同的文化底色下描绘出的一个个中国面孔,也许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进行一次与以往不同的回访。有以下人物曾经上过《时代》主刊(美国本土版)的封面: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宋美龄、溥仪、汪精卫、陈诚、宋子文、陈立夫、毛泽东、吴国桢、周恩来、罗瑞卿、刘少奇、李富春、陈毅、林彪、江青、邓小平……《时代》——这本美国最大的新闻周刊之一正是透过这些中国面孔来解析中国历史,揣测中国社会走向。当然,在这关注过程中美国人的视角和观点总会和我们自己有些不同。于是,当《时代》的关注与我们认识的历史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事情便变得更加丰富而立体起来。《时代》杂志创刊至今八十余年,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在他们笔下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和我们自己了解的中国人、中国社会总是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他们曾用拿着各式工具ant-people来形容中国人;例如在某个时期,他们在毛泽东称呼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又在其身后绘上了密密麻麻的蝗虫。本书作者从1924年美国人第一次用中国人——吴佩孚作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开始,一直写到2005年——《时代》主刊用穿着“LV”的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用《时代》上的中国面孔,切入波澜起伏的中国近、现、当代史,让读者一睹:八十余年里《时代》是怎样描述中国,描述中国人物,而我们的历史又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