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紐爾自傳
路易斯 . 布紐爾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和信仰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但他卻屢屢背叛其出身,拍出質疑這些傳統價值觀的作品: 中產階級、性,以及對貧窮的同情是他一系列作品的主要經緯,而超現實主義的心理串要素則是他的手段和媒介。在他一生的行跡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 的遞嬗變遷,經歷了一次大戰、西班牙內戰、二次大戰、墨西哥的流放生涯,卻 從不消減他的幽默詼諧乃至對人世的熱愛。 -
牛棚雜憶
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票g成的。能夠活著把它寫出來,是我畢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願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向人間。它帶去的不是仇恨的報復,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醜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 目錄 自序 一 緣起 二 從社教運動談起 三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四 對號入座 五 快活半年 六 自己跳出來 七 抄家 八 在自絕於人民的邊緣上 九 千鈞一髮 十 勞改的初級階段 十一 大批鬥 十二 太平莊 十三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十四 牛棚生活(一) 十五 牛棚生活(二) 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七 牛棚轉移 十八 半解放 十九 完全解放 二十 餘思或反思 二一 後記 附錄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一個老知識份子的心聲 季羨林自傳 季羨林年譜 -
生命裡的家常便飯-方任利莎的甜酸苦辣
「我是一個沒有大志和簡單的人,早婚只是想逃離不快樂、沒有將來的家。 當我做母親後,我對自己說,是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我對他們有一切的責任。 丈夫和我一起過日子,我們沒有思想的交流、沒有生活的計劃,更談不上共同的思想領域,相同的價值觀。每天刻板的過一天算一天,日子就是這樣流逝的。 現在回想當時能不瘋,真是幸事。當年我只是卅歲剛出頭。 從家庭主婦到出來工作,不是革命,只是想利用自己的時間,能賺些「外快」使家中寬裕些,使大家可以過得好一點。 從沒有野心和策劃,真是只想做好一份工,能有好的收入而已。 如果說有成績,應歸功我的習慣--認真、肯改進、不怕辛勞,此外就是沿途貴人們給我的機會和提了。至今我還記在心頭。 我希望在這本瑣碎閒談中,讓大家明白,路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生命裡的甜酸苦辣,就靠自己去品味了。」 ──方任利莎 -
我要安樂死
1991年,二十二歲的斌仔因一次跳彈床意外導致全身癱瘓,從此卧床至今,已有十六年之久。2003年他獲悉外國有合法安樂死的前例時,也鼓起勇氣去信香港特區政府公開要求安樂死的權利;此後,斌仔的情況一直備受關注,社會人士也開始注視四肢癱瘓病人的處境和安樂死的議題。 生何以堪?死亦無憾!2005年10月,斌仔開始醞釀寫下自己的經歷,幾經艱辛,時停時續,不斷追憶,內心拷問,一字一句,力求真實。《我要安樂死》是斌仔首次以自己的文字,直接向公眾交代其成長的喜樂、情之所繫與愧疚、當年意外發生的經過、這十多年來非外人所能明白的生活困頓和所思所感,以及爭取安樂死權利的心情。 不管您贊成還是反對安樂死,《我要安樂死》肯定是本足以引起深思的書,到底有甚麼比生命更寶貴?人之所以為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又是甚麼?病人應否擁有個人生活習慣的權利而毋須受制於醫院的所謂「規條」? 當病人在心智上已無法正常運作時,他是否有權利終止同樣無能為力的身體?是否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便可以活得好些?如何戰勝孤獨?如何活得有意義?……最叫人痛心的是,我們明明看到一個甚有天份、思路清晰、熱愛工作且文筆細膩真摯的斌仔,竟遭逢巨變,教他的家人朋友為之婉惜不已,也叫可以正常生活的人為之汗顏。 全書共十五萬字,一字一句皆由斌仔努力點擊電腦鍵盤反覆修訂而成,並附有130多幅照片,及約三十位親友和名人的序言,包括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歌星張學友及影星周星馳等。 -
複眼的映像
「若說世界最有名的日本導演是黑澤明,那最知名的日本編劇家就是橋本忍。」 一個是電影天皇,一個是編劇鬼才,兩人聯手創出日本影史的最高成就。 但為何「對黑澤明而言,橋本忍是……不該遇見的人」? 「看橋本忍的劇本,讓人睜大了眼。」——黑澤明 1950年,32歲的橋本忍認識了黑澤明,兩人共同寫出《羅生門》。這是橋本忍第一部電影劇本,此片獲得了威尼獅金獅獎,將日本電影推向世界。1952年,他寫出《生之慾》,1954年完成《七武士》。橋本忍僅用四年時間即登上劇作家的頂點。 除了是黑澤明長期倚賴的編劇,《切腹》、《白色巨塔》、《砂之器》等其他日本導演名作也都出自橋本忍筆下,被推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但與這樣的孤高成就相對的,是橋本忍的體弱多病。這位天才劇作家從小病痛不斷,「身體幾乎沒有一個部位沒動過手術」,但在停筆十年後以八十多歲高齡撰寫本書時,病情卻奇蹟般好轉。本書不但是橋本忍獻給日本電影那段黃金歲月的珍貴紀念,更是以驚人執念對影片創作提出的諍言。 「不單是為了影評人和少數有志從事電影業的人,也是為了喜愛、熱愛電影的龐大電影迷,讓他們看見電影的本質……」 浪人般的編劇生涯竟是從病床上拉開序幕。從向鄰床士兵借來的閒書上,橋本忍發現了「編劇」這個行業,三年後以第一部作品拜師日本電影大師伊丹萬作門下,並成為伊丹唯一的編劇弟子。之後,他遇見恩師口中「注定要相遇的男人」黑澤明,以《羅生門》一戰成名,展開驚濤駭浪的電影人生…… 《羅生門》之後,《生之慾》、《七武士》等名作陸續將日本電影與黑澤明推向世界。《七武士》甚至被譽為日本影史的最高傑作,成為世界各國電影名校的共通教材。 黑澤明與橋本忍迎來生涯的最高成就,同時也開始面對創作人的最深恐懼…… 《複眼的映像》,記錄了那些影史名片的背後祕辛,電影公司老闆、製片、導演、編劇等才氣縱橫的電影人共同將日本電影推向顛峰的歲月、電影大師不為人所理解的孤獨時刻…… 一代編劇親自上演的真實人生,情節甚至比電影還精采。 -
顧媚回憶錄--從破曉到黃昏
顧媚驀地一回首,時光倒流至日佔時期──顧媚的童年,顧媚自傳式作品真我盡顯,細膩剖析鮮為人知的圈中事、家事、感情事。父親另娶偏房,一家鬧得雞犬不寧,更遭逢國家環境變遷,她與媽媽帶著兩位弟弟嘉煇、嘉鏘逃難、寄人籬下,嘗透炎涼世態,親身體驗人情冷暖。及後,三姊弟憑著天賦及堅毅決心加入藝壇努力奮鬥,終於各自爭得一片天地。顧媚曾是國語時代曲巨星,她現在卻是個有才情的畫家,直至晚年仍在不倦地畫。她個性豁達爽直,即使屢遭不幸,亦能勇敢面對,踽踽獨行,迎來璀璨的黃昏。 我喜歡聽她唱歌、看她俏麗的臉蛋兒透著嬌媚的笑意,蹬著三寸高跟鞋,玲瓏的身材份外動人,她漫不經心地把所有人迷倒。 ──蕭芳芳 嘉瀰歌聲滿世嘆為清才,今觀其畫復奔逸爾,喜題小詩非諛辭溢美也。 ──張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