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设计
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 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们思忖如何插花、准备一顿饭菜或明天早上该穿什么的时候,设计便与我们不期而遇——在某种程度上,连我们自己也成了设计师。我们不断地布置或重置身边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事物,让生活看起来符合自己的理想。经过设计的空间和物品赋予我们和我们的生活以意义。它们推动了我们与物质世界的双向对话:设计在确定个人与集体身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设计:BBC写给大众的设计史》一书中,设计史学者彭妮•斯帕克给我们展示的,远远超过了一段经典设计作品的历史。本书的五个章节,引导读者穿越时空,依照时间顺序游历现代设计:从十九世纪的工业化生产;到现代设计运动,包括包豪斯及其他相关设计活动;经历简朴生活和战争时期;再到战后繁荣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最后在二十一世纪以设计参与到各种最新的活动与事件中结尾。 本书与BBC的同名系列节目相应,追溯的不仅仅是过去200年间的“设计英雄”,同时也捍卫了大机器生产和大众消费背后的民主力量。它始终围绕着我们生活环境中一个中心议题——“什么造就了好的或坏的设计”,这也是本书的出发点与归宿。 -
設計中的設計
到底何謂「設計」?對一位專業設計者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基本的問題,而對我的人生也一直在追尋著這個答案。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下,伴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全世界正陷入一大改革的漩渦中,對於商品或溝通等等的價值觀也隨之動搖。 當科技正要重新改造世界時,卻往往犧牲了蘊藏於生活中的美感價值。當技術與經濟掛帥且強領者世界向前邁進的同時,生活中的美感也正不堪於此瞬息萬變而發出哀鳴。當周遭的一昧追求感官刺激的同時,何不豎耳傾聽那悲鳴聲?注視那細膩的美感難道不重要嗎?最近這念頭一天比一天更加地強烈。 -
消解设计的界限
本书是朱锷与三宅一生、隈研吾、深泽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这五位日本著名设计师的对谈集成。在不同领域翘楚的这五位设计师,他们的设计观念与作品被众多的设计爱好者与业内人士推崇并喜爱。本书通过日常化的交谈和循循善诱的提问,在极轻松的阅读氛围下,向读者呈现了这五位设计师作品背后的构想、生活中灵感的来源,以及提炼创意和建立自身观点、态度的有效法则,而这些即作为一个广义的创意人所秉持的生活观念。它终将通过阅读影响读者看待设计的视角和态度,从而去思考和探寻生活本质。 目录: 三宅一生:制作进行时 隈研吾:与自然同行 深泽直人:站在平淡的极致处 原研哉:为什么“白” 佐藤可士和:我的品牌整理术 -
設計菜鳥奮鬥記
這是一趟有錢也買不到的日本設計之旅!本書直擊博報堂、SAMURAI等目前日本超夯的廣告設計公司,深入設計師們的工作現場,訪問當今日本設計界的頂尖設計師,並針對資歷五年內的「新銳菜鳥設計師」展開貼身的取材訪談。其中許多難得、罕見的工作現場照片、設計師每日工作行程、魅力獨特的手寫履歷等等都一起大公開。 設計工作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都看來光鮮亮麗,但想像與實際情況有多大的落差?設計工作除了需要創意與美感,還需要什麼能力?透過設計師的問答,讓人不禁重新審視對設計工作的印象。除了描述活躍於第一線的設計師青澀的新人時代,也訪談了數個表現耀眼的設計公司,包括日本設計鬼才佐藤可士和創立的SAMURAI設計工作室、日本知名廣告公司博報堂(佐野研二朗團隊)、Good Design Company、Graph、ASYL DESIGN(佐藤直樹)等等公司。 無論是夢想著在未來成為設計師,或是早已打滾業界多年的資深工作者,同樣都可以與本書一起回顧自己過往的設計工作與生活,也從書中獲得感動與力量!在書中找到強烈的共鳴與觸動、感受嚴謹的態度與用心,也可對照經驗及現實……尤其對尚未踏入設計界、嚮往設計工作或希望以設計工作為終生職志的相關科系學生,更不能錯過本書! 從職場倫理到靈感收集、從生澀慌亂到成長累積…… 一本充滿熱血、挫折、心酸、感動的菜鳥設計師工作現場全紀錄! 菜鳥的心酸-- .晚餐總是便利商店的便當 .每天都搭最後一班電車回家 .覺得「跟學生時代的理想完全不一樣」 菜鳥的熱血-- .就是因為埋首設計到夜晚,才能誕生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身邊圍繞著一流的人,希望自己能作一流的事 .設計是策動人的力量 菜鳥的感觸-- .沒想到設計的世界是這麼地辛苦 .自尊心支離破碎後,終於才站上起跑點 .透過工作發現的事情還很多很多…… 菜鳥社會學-- .就算忙碌也盡量跟人見面拓展人脈 .社長的話=人生的聖經 .學習社會的架構跟流程也是菜鳥的職責 -
ZEЯRO零
這是一本蒐羅了各式記號、暗號、符號、文字,以121種概念呈現的圖案集。為形狀著迷的作者,從零(ZERO)為起點鑽入記號的世界,逐漸偏離(ERR/ERROR)了溝通和文法的秩序。從摩斯密碼、棒球記分記號、音樂符號、天氣圖符號,到共濟會暗號、家紋、蘇美文字、西夏文字等等,種種複雜怪異、有的已失去功能、更甚者已消失的文字和記號,聚集成一幅幅系譜式學的符號大觀。 -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
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東京與柏林,居住在兩個不同城市的設計者,進行了一場以「設計」為題的討論。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采對談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根本,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王增榮: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安郁茜: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作家 官政能: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教授兼副校長 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詹徫雄:學學文創副董事長、《數位時代》總編輯 劉 開:平面設計師 蘇耀昌:JRV International創意總監 序 我與阿部雅世相識是在2004年。在主辦完以「HAPTIC(感覺的覺醒)」?主題的「竹尾紙展(TAKEO PAPER SHOW)」之後,計劃將展會內容整理成書,便與參展作家舉行了幾次座談會。那時,正好從米蘭回來的阿部雅世也被邀請參加了。可以說跟她初次見面的時候,展覽會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座談會的成員還有紡織品設計師須藤玲子和我,共三個人。記得那時我們基本上是初次交談。 我們的談話很愉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對歐洲和日本的種種直言不諱的評論特別具有說服力,因為這都是從她個人的切身體會出發的。在海外工作的人往往以當地的標準來評價自己,所以我們只能唯唯諾諾地對那種具有異國情調的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感覺表示欽佩。但阿部雅世卻不是這樣。與其說她在國外受到好評,倒不如說她具有在國外才必須要有的那種「自我展示」的主動意識。也就是說,她在不同的文化中,鼓勵著那些沒有好好學習或工作的學生和職員,要作為一名積極主動的日本人在歐洲奔走。 阿部雅世認為,日本和歐洲所共有的問題,以及本世紀、全世界的人們所要面臨的迫切問題都非常清晰。而且,跟她談話多久都覺得沒有盡頭,感覺在那些話題背後隱藏著更多的話題。就像貪心的小孩兒似的,雖然從聖誕老人那兒得到了禮物,但還總惦記著聖誕老人背著的那個巨大的袋子。從那時起,我就默默地期待能與阿部雅世暢所欲言。 本書談話的前半部分在東京,後半部分在柏林。東京篇以我接受採訪的形式開始,柏林篇相反是以我向阿部雅世...MORE>>目錄 序言 東京篇 第一章 如何理解設計 設計的入口∕創造智慧和想像的容器∕裝飾是力量的象徵∕我在進行「精神」的設計∕平面設計的訓練∕連續不間斷∕為什麼在大學教課∕讓人們知道有多少是自己不知道的∕引領價值的轉變 「舒展」不如「褶皺」∕創造存在感的方法/原研究小組的夏季集訓∕採取有成效的方式 第二章 語言與溝通 設計師必須是解釋的專家∕大部分工作是寫企劃書和委託書∕像整齊漂亮的動物毛那樣的設計是最理想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不要隨便說什麼「簡單」∕空白就是在改變秩序中產生的空隙∕日本的富有在於充滿變化∕語言的感受性∕對內的語言和對外的語言∕關注視覺導航∕快樂的使用說明書∕努力研究如何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體力充沛嗎?」 第三章 設計的潮流 技術驅動和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日本是如何宣傳的∕迅速發展的米蘭沙龍展覽會∕所謂Salone方法∕用來自日本的纖細,嘗試說服世界∕對欲望形式的美化∕於「經濟」之後到來的事物 第四章 設計與生活 從百貨來看日本和歐洲∕廚房是設計的集合∕生活和家用電器格格不入∕「日本車」和組合廚房用品∕建設家庭是一種試驗∕如何在現代中生活∕同潤會建造的公寓明明是集體公寓的好典型∕不要看你擁有什麼,要看你能分享什麼∕創造未知的「和」∕進屋必須脫鞋,這是不能妥協的一點∕最近100年,日本沒有形成居住方式的規範∕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