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遗忘的影像
哪里是中国新纪录片的源头? 本书作者历经十年,遍访九位亲历者,细读八部影像,首次披露中国新纪录片的真实起源。本书作者以及他们的合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孜孜不倦地追寻并一丝不苟地记录了中国新纪录片的历程。书中亲历者的口述实录,生动地记录了当事人当年从事纪录片拍摄的创意、经过以及他们的反省和进步;影像读本部分详实地向读者展示了那些为后人留下的珍贵的纪录片,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在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之际,本书的出版将增添另一种意义。 -
第一镜
本书中收录的80部影片,借用纪录电影史上的一个名称,姑且将它们统称为“真实电影”。之所以说“借用”,而不是名正言顺地“使用”,是因为这个原本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电影概念,在书中被稀释和宽泛化了,它既包括纪录真实,又包括再现真实,即涵盖了非虚构与虚构、纪录片与故事这两种类型,还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所谓“仿纪录片”,但它们的核心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真实。本书名为《第一镜》,既是服从于丛书的需要,而“第一”,在这里又有了“最真实”、“最直接”的意味,倒可作为“真实电影”一个颇为生动贴切的别名。 书中的80部影片,在筛选片目的时候,有意突出了近几年经典、优秀、热门的新片和新发行的DVD,同时兼顾部分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甚至还率性地掺入了几部电视纪录片。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影片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事实的相关背景,或拍摄的幕后花絮等等,在引言部分特意作了相关的简要介绍,对很多读者来说,相信这也可以成为本书有价值的看点之一。 -
纪录片
《纪录片:观念与语言》从视听体和语言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然后就纪录片中的观念和语言作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范围涉及纪录片的含义、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录片的精神、纪录片创作中的语言和技巧等问题,基本上涵盖了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方面。 由于虚构与非虚构在美学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致使视听语言的运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纪录片:观念与语言》力图在比较虚构领域视听语言的基础上,找出非虚构领域视听语言的特点,并初步建立起纪录片系统性实践理论的基本框架。 -
革命現場一九六六: 一部紀錄片的拍攝手記
本書為中國新銳紀錄片,導演吳文光新作的文字版,該片曾榮獲1993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的「小山紳介紀念獎」。本書主要以田壯壯等五位「前」紅衛兵的回憶織成;1996年,他們不過是13到19歲的青少年。他們坦然陳述當年在政治洪流中的處境,再以已經步入中年的心境重新解讀那個石破天驚的時代。由於作者的剪接,使得讀者也能跟著每一個當事人回到歷史的現場,再次經驗一場壯烈、荒涼的狂飆……。 -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
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详尽地阐述和总结我国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获得成就、现状和示来发展趋势的专著。作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鉴定,被专家评定为一级学术成果。 本书以史为主,史论结合,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走访寻找亲身经历的当事人;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查阅有关形象资料;力图依靠翔实的资料;力图依靠翊实的资料,对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各个阶段作细致的考证和分析。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本书系统研究和评价了中国各时期电影、电视工作者在纪录片领域的活动和成果;世界纪录片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纪录片在不同时期造成的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以及港、台纪录片的发展轨迹。同时廓清了许多过去长期回避的禁区。 对发展阶段和时期的划分,本书采用以年代和作品创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为断代依据,读者可以很信服地从作者的梳理中了解中国纪录片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一条明晰的脉络。 -
留住手艺 八集电视纪录片 3片装(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