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的艺术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恐怖艺术这一大众文化领域的书籍,从艺术史的角度,以人们所熟知的超自然小说中的形象入手,细数这些形象在电影海报和书籍插画等艺术形式中的来龙去脉。全书收录了近600幅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形式上从早期的雕刻版画,到书衣、书籍插图、通俗杂志、电影海报、漫画书、原创画作,再到今天艺术家工作的数字化领域。内容上共分为十个章节:吸血鬼、木乃伊、弗兰肯斯坦、狼人、幽灵、变态杀人狂、女巫、史前怪物、外星侵略者……你所能想象到的以及想不到的全都囊括其中。艺术家们都以人类心灵最原始的感触为创作动力,对恐怖艺术这一独特而迷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第一部吸血鬼题材电影《诺斯费拉图》到人尽皆知的德古拉伯爵,从《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到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从巨兽电影《金刚》到史诗般的《哥斯拉》……
经典的《惊情四百年》《美女与野兽》《木乃伊》《异形》《金刚:骷髅岛》都在这本书中追本溯源
如果你喜欢《寂静岭》《克苏鲁神话》《侏罗纪世界》,痴迷蒂姆·波顿、希区·柯克、柯南·道尔,酷爱丧尸游戏,那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恐怖艺术并非不登大雅之堂,莎士比亚、狄更斯的文学,希罗尼穆斯·博斯、爱德华·蒙克的画作都带有挥之不去的恐怖元素
毕竟,妖魔鬼怪的故事自远古以来就为人类所津津乐道;毕竟,恐惧是人类非常细腻的情感,带给艺术家无穷的灵感。
你知道最初的吸血鬼形象并非披着天鹅绒斗篷的贵族模样,而是有着“一张胖嘟嘟、红扑扑的脸”吗?
你知道僵尸如今其实是“文明社会崩溃的隐喻”吗?
你知道《弗兰肯斯坦》诞生于一次雪莱夫人与雪莱和诗人拜伦的鬼故事创作比赛吗?
你知道《小红帽》的“狼外婆”其实就是狼人的体现吗?
你知道历史上充斥着迫害与酷刑的“女巫审判”吗?
你知道哥斯拉代表了对核毁灭的恐惧吗?
所有这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迷人的黑暗世界之门敞开,你想要了解的恐怖艺术都在这里。
-
电影导论
本书作为电影学入门教程,既可作为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选修类课本。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还兼具一定的流行读物性质。在结构上,本书主要内容分成三大部分共十五章,每一章都以电影的一个基本概念为核心,尽量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电影理论,并精选重要的中外影片内容穿插其中。每一章都包含四个小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远及近地对与这一概念相关的内容进行介绍;其中第一节都先引入某一部(或几部)电影的案例分析,由此带出本章核心概念的阐释与分析。每一章中所包含的理论不止于传统意义的“电影学”,还包括一些文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十五章对应的十五个电影鉴赏的关键词,连缀起来构成了鉴赏电影的初步知识和基础观念。
本书避免机械化的条目罗列式八股风格,采用一种较为文学化和自然化的方式叙述和阐释,围绕核心概念将知识、理论和故事娓娓道来,令阅读更为流畅和随意。每一章都配以大量的图片,令阅读更为轻松惬意的同时,也便于生动、多媒和综合地教学。每一章提供一些电影视频段落,这些段落都同文字所述内容相契合,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文中的二维码获取并欣赏。衷心盼望本书能够引领读者进入电影五彩斑斓的世界,饱览胜景,任意翱翔。
-
读库1705
本期《读库》一共包含了六篇文章。《未来的人会是怎样》、《“美漂”一家》、《布达拉宫的流动画卷》、《〈十二怒汉〉与陪审团》、《当地球已成远古传说》和《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
《未来的人会是怎样》是蒂姆·厄班(Tim Urban)的最新作品,由谢熊猫君翻译,首发于《读库》。这篇新作探讨在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其他所有生物”组成的未来,人类的出路在哪里。文章从作者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聊后者成立新公司Neuralink的使命开始,回顾了人类大脑的演化历史,解释什么是脑机接口,人类是怎么思考和交流的,进而探讨未来的样子。未来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不可思议。
《“美漂”一家》讲述的是作者朋友一家为了家庭新到来的小生命,辗转赴美生子的经历。其间有与入境官员的多次交涉,与二房东与租客的相处,以及新认识朋友的援手相助,伴随大力的讲述,读者似能与主人公的心绪一同起伏变化。
2009年在准备中国美术馆蓝志贵个展时(可参看《读库1604》),黄建鹏选择了蓝志贵拍摄的十多幅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放在展厅显著位置,观众反响强烈。之后,他便时时关注和收集关于布达拉宫的原版影像。多年来,他收藏了千余幅关于西藏的影像原作和摄影作品。《布达拉宫的流动画卷》展示的是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三十四幅照片,都是二十世纪初至1980年代的西藏影像,“宁静、平和,经过时间的沉淀,凝聚出一种喜马拉雅崇高的气质”。
在中国,许多民众对陪审团的认知几乎都来自《十二怒汉》。今年距离首版《十二怒汉》上映,正好一个甲子。当下社会,价值多元,众声喧哗,与六十年前相比,更需要常识与理性、宽容和共识。《〈十二怒汉〉与陪审团》是何帆翻译《十二怒汉》剧本后写的译者序,希望透过一场法庭纷争,重温一次法治课程。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代表作是厚厚的《基地》系列,这些小说的创作时间前后跨越将近四十年,由七本小说组成,如今已成为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顶峰。汪洁在《当地球已成远古传说》里从小说的写作脉络开始介绍,厘清了《基地》的版本结构。
《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这组文章是作者吕霞在成都金陵大学附中的作文,1945年曾发表在叶圣陶主办的《开明少年》上。1937年抗战开始那年,吕霞九岁。当年11月,吕霞一家从京沪线上的家乡开始往内地搬,一路走走停停,坐了黄包车再上船,下了船坐火车,离开长沙继续坐船走,暂时安顿在湘潭,待了一段时间,从长沙辗转去到云南。十四岁的小作者将路途上的点滴都记录下来,让今天的读者透过她的眼睛望向那个时代。
-
The Atlas of Beauty
hotographs and stories of 500 women from around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uthor's hugely popular website.
Since 2013 Mihaela Noroc has travelled the world with her backpack and camera taking photos of everyday women to showcase the diversity and beauty all around us. The Atlas of Beauty is a collection of her photographs that celebrates women from fifty countries across the globe and shows that beauty is everywhere, regardless of money, race or social status, and comes in many different sizes and colours. Mihaela's portraits feature women in their native environments, from the Amazon rain forest to markets in India, London city streets and parks in Harlem, creating a mirror of our varied cultures and proving that beauty has no rules.
-
絕望者之歌
憤怒,因為看不見希望。
理盲,因為沒有人願意聆聽。
白皮膚讓他們彷彿高高在上,但他們是全美國最絕望的一群。
2016年美國新經典,理解白人怒火與川普崛起最重要的一本書。
※比爾.蓋茲2017年夏季選書
※虎媽蔡美兒、《從〇到一》作者矽谷傳奇創業家彼得‧提爾(PeterThiel)熱烈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譽為「理解川普現象的最重要六本書之一」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譽為「非讀不可的經典」
※《經濟學人》2016年有關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
※《華爾街日報》「令人不忍釋卷」
※亞馬遜逾5500名讀者5顆星好評
※好萊塢電影版權已售出,將由《達文西密碼》導演朗.霍華執導
每一個孩子也都希望能有一個安穩的家。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成功的未來。然而,在一度被認為是「圓夢之國」的美國,在不被主流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的阿帕拉契山區與「鐵鏽地帶」,這樣平凡的期待只是奢望。籠罩著殘破的美國鄉間小鎮的是絕望。
這裡的人們誠懇、直率、熱愛家庭、篤信上帝,然而文化的差異、社會的排斥,剝奪了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這裡的孩子不僅無法念大學、永遠只能做低階藍領工作,更被家暴、輟學、未婚生子、酗酒,與毒品給緊緊掐住。真正更不幸的是,時候久了,他們只能視之為理所當然,拒絕批評,拒絕外界的援助,也拒絕相信自己……只能怨天尤人,把內心深處的挫折轉化為對社會的憤怒。
在各種因素的眷顧下,本書作者傑德‧凡斯掙脫了山裡小鎮套在他身上的階級鎖鍊,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進入名聞遐邇的創投基金公司MithrilCapitalManagement上班,成為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見證「美國夢」的奇蹟。然而,在這本自傳當中,他透過他命運多舛的前半生述說底層美國與憤怒白人的絕望與無力,分析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他們無法改變命運、在美國社會安身立命。另一方面,他也試圖透過自己的案例說明,在這個每年都有好幾位青年因毒品或犯罪而死亡的美國小鎮,成功地翻轉人生、突破階級的枷鎖。他認為,關鍵在於對自己創造改變能力的信任,以及一個和睦的家庭。
從絕望的底層,胼手胝足攀向人生勝利組,
凡斯的故事述說著白人勞工階級的困境與憤怒,
也見證了在親情的支持下,魯蛇翻轉人生的可能。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個人角度,以感人、溫馨的故事闡述美國工人階級面臨的文化危機。儘管已經有大量的報導在警示過去四十年來這個階級經歷的困境,但從來沒有一個來自內部的人述說他們真實的故事。在《絕望者之歌》中,傑德•凡斯用他真實的人生來呈現,對一群生下來就注定無法翻身的族群來說,社會、經濟、與階級的墜落究竟是什麼感受。
凡斯家族的故事始於二戰後情勢一片大好的美國,他一貧如洗的外祖父母為了逃離貧窮,從肯塔基的阿帕拉契山區移民到俄亥俄州。外祖父在汽車工廠找到工作,讓他們的家庭晉升中產之階,他們的其中一位孫子甚至成為耶魯法學的畢業生,可謂光耀門楣,達成了「世代向上流動」的夢想。然而,在《絕望者之歌》的家族記事中我們看到,凡斯的外祖父母、阿姨、舅舅、姐姐,以及最重要的是他的母親,始終無法適應城市中產階級的生活,並難逃糾纏部分美國城鎮的貧困、家暴、酗酒等等社會問題。在凡斯毫不掩飾揭露的家族鬧劇與悲劇當中,是折磨著每一個美國工人階級的惡夢。
《絕望者之歌》的故事悲喜交織,真誠而感人,從書中人物我們可以看到要擺脫階級牢籠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且多麼遙不可及代價。同時也提醒著世人,美國底層社會究竟蘊藏著多少的徬徨、挫折與憤怒,這些都是我們理解川普的勝選所不能忽視的社會背景。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沈政男(心理醫生、《國語日報》與《壹週刊》專欄作家)
林立青(《做工的人》作者)
聯名推薦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范琪斐(三立新聞駐美特派記者)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共同創辦人)
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
媒體讚譽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這本卓越且感人肺腑的書,描寫了一個由阿帕拉契山脈貧窮白人組成的弱勢群體。對於這個群體,我只能依靠想像去間接了解。凡斯從小被父親拋棄,母親也對養育他沒有興趣,於是他的祖父母接管了撫養職責,他們很愛凡斯卻有暴力傾向。儘管困難重重,凡斯還是熬過了自己窮困且提心吊膽的童年,最終進入了耶魯法學院。這本書對貧窮背後復雜的文化和家庭因素進行了深刻的解讀,但它真正的魅力依舊在於故事本身,以及凡斯敢於講述它的勇氣。」
虎媽蔡美兒(Amy Chu):
──「這是一本淒美而動人的回憶錄,紀錄了作者從一個失婚的母親與破碎的阿帕拉契家族當中成功翻轉人生,最後從耶魯法學院畢業的故事。《絕望者之歌》不僅令人驚嘆連連,而且賺人熱淚,又不時出現叫人捧腹大笑的荒唐情節。同時它還具備極度深刻的社會意義。作者毫不掩飾的真誠為大眾開了一扇窗,揭露了過去不被主流大眾看見的美國,並點出了希望所在。《絕望者之歌》宣告了一位才華洋溢、與眾不同的作家的誕生,而且是所有想知道美國出了什麼問題的人都必讀的作品。」
矽谷傳奇創業家、《從0到1》作者彼得‧提爾(Peter Thiel):
──「菁英通常都會從『經濟停滯』、『社會不公』的角度來理解我們的社會危機,傑德•凡斯以親身的血淚經驗講述一群學術圈子看不見的真實人物故事。」
《經濟學人》:2016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
「美國政治體系與白人工人階級對彼此失去了信任。傑德•凡斯的回憶錄《絕望者之歌》赤裸裸地呈現一個經歷這種信任毀滅的家庭的真實面貌。並非所有的白人工人選民都像凡斯先生的家族一樣來自阿帕拉契的鄉村,但他描述的現象卻很普遍。關於2016年的美國,你不會讀到更重要的一本書。」
《紐約時報》:理解川普為何獲勝的六本書:
──「凡斯先生盤踞暢銷排行版鰲頭的回憶錄描述了他在經濟一蹶不振的俄亥俄鋼鐵小鎮的成長經驗。《紐約時報》的珍妮佛.西納寫道『我們都迫切想知道當今的選民為什麼不信任政府,但我們從未從電視上華麗的嘴砲中得到任何答案。現在,我們有了凡斯先生。他對底層白人充滿悲憐又尖銳的社會觀察有助於我們瞭解今日美國的政治騷動,尤其是唐諾‧川普的崛起。凡斯先生的第一手經歷與細膩的反思無心插柳地為這場不文明的選舉提供了一個文明的註解,而且他的淺詞用字是如此平易,相信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人都看得懂。」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品格》作者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我們多少都知道勞工階級的道德觀是什麼,但如果你想溫習一下,我推薦你看傑德‧凡斯的《絕望者之歌》。凡斯一家人來自肯塔基與俄亥俄州,而他對他成長環境周遭人物的信念的描述是在這個歷史當下,你不能錯過的好書。」
《華盛頓郵報》書評:
「凡斯先生的《絕望者之歌》是一本至情至性、讀後不能不掩卷嘆息的回憶錄,也是針對美國白人勞工階級之文化評論的傑作。社會科學家已經研究失業、離婚、毒癮等摧殘這個群體的因素多年,但對凡斯先生來說,這就是他的人生的一部分,而且他提出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跟他一樣成長背景的人那麼難以翻身。他的焦點放在來自阿帕拉契山區的家鄉。在這個從紐約延伸到阿拉巴馬的廣袤地區,他說,『白人勞工階級的命運是最慘澹無望的』……在這場美國大選中,各路人馬紛紛對白人勞工選民提出各種承諾,此時出版的《絕望者之歌》不僅精采絕倫,而且發人深省。針對白人勞工階級的困境,凡斯先生說,『嚴格來說,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我知道唯有我們停止抱怨歐巴馬、布希或某家大公司,並反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況,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
伍嘉恩作为新一辈传统家具专家,她的木趣居,代表了明式家具工艺和艺术的巅峰。木趣居藏明式家具十一类、一百多件套,以黄花梨、紫檀为主,不仅造型美丽、设计卓越、状况良好,而且多为稀有罕见的传世珍品、孤品。收藏明式家具的黄金时代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特殊的时代机遇成就了木趣居,此后再组织这样一套品类完整、精美珍罕的明式家具,已经不再可能。
本书是木趣居家具的研究性图录,严谨地著录了每件(套)家具的规格、造型特点、艺术特色、收藏来源、出版状况,并附明清版画作为参照。全书为中英双语,提供了精美细致、极富价值的摄影图片。《木趣居》从策划、撰写、摄影、设计到成书,历时多年,同木趣居一样,本书也将传承明式家具的永恒之美,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