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宫之谜
通常,我们时刻小心谨慎以防迷路,那为什么有人会渴望走进一座迷宫呢?
雅典王子忒修斯进入迷宫时,还是个孩子,但是当他走出迷宫,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男人,一个英雄。
19岁的嬉皮士青年格雷格,在音乐节散场后的营地,孤独地摸索出设计高阶迷宫的复杂规则,而建造了世界十大迷宫之一的朗利特迷宫之后,他却消失了……
艾柯说,一座迷宫不需要牛头怪,一座迷宫本身就是牛头怪;而博尔赫斯说,一部大书就是一座迷宫,通向所有可能的未来。
从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到欧洲园林的树篱迷宫,再到电影《闪灵》《007》,游戏“超级玛丽”,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迷宫”的意象和形象,在文学、建筑、艺术中散发出迷人的特质。
如何走出迷宫之王设计的迷宫?
为何欧洲园林都是“迷宫控”?
为什么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毕加索都迷恋迷宫?
沿着希腊神话中忒修斯进入米诺斯迷宫时带着的红线,每读一页转一个方向,解密迷宫之谜。
你没有发现迷宫( maze )与惊奇( amazement )之间的联系吗?迷宫是如此的复杂迷人,我甚至为它写了一首诗。——博尔赫斯
它让阅读变成了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本书既是谜题,也是解谜工具,而谜题的答案,就是各种各样的诱惑、挫败和上瘾——这与真正的迷宫别无二致。
——《卫报》
引人入胜,资料详实……在艾略特深沉的文字与奎贝灵动的画作中,不断迷失又有所发现,是一种令人成就感满满的体验。
——《出版人周刊》
一场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
——《书单》
-
被弃的意象
本书是著名文学家、学者C.S.路易斯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书的前身是路易斯在“二战”前后为牛津大学学生开设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诗歌导论”课程讲稿。路易斯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为主要样本,旨在勾勒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形态,即作者所说的“中世纪模型”,并由此审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质。
《被弃的意象》不只是一部通识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记载了西方人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构想和谐的世界秩序、为自己的灵魂寻找精神依归的历程,也蕴含了作者关于宇宙、文学、人生、时代、思维方式的洞见和领悟。此外,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引文及思想背景,本书译者精心撰写了6万字平易翔实的注解。
-
爱上小气先生
感情里踟蹰不前的网络作家江海阔,再见阔别七年的“妖精”梅尔,伊人归来,兵荒马乱。
对金钱锱铢必较的商界精英程维,酒后意外“遭遇”律界达人夏知凉,一人两面,以退为进。
万事说一不二的富二代“玩家”魏来,商场奇遇网红女主播齐妙,短兵相接,后知后觉。
三个在友情中慷慨仗义的男人,却在真爱面前患上了“小气综合征”。三个“豪气云天”的女人因爱相遇,组成了“爱情联盟”开始了收服“小气男人”之旅。
直到三个男人跌进爱情里,才发现,所有的算计,都不值一提,所有的畏惧,早已远去。人生很短,天涯很远,来不及从头喜欢你,还好来得及陪你看这世间的一山一水,度这余生的一朝一夕。
版权洽谈请联络 :QQ875501119
-
古色之美
【权威再现71种经典古色】
依据中科院权威色值,《释名》《说文解字》等经典史料,甲骨文、金文等古字字形,精准呈现天青、月白、胭脂、藤黄、天水碧等71种至美古色
【品读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央土,土色黄”“ 近朱者赤”……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讲述国宝器物的色彩故事】
元人为什么迷恋青花瓷?慈禧太后为什么喜爱翡翠?胭脂背后有怎样的血泪往事?解读器物色彩背后的历史故事
【知名摄影师青简全新力作】
她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转载,被誉为“美得让人窒息”。走遍大半个中国,用镜头再现中国传统颜色之美
-----------
《古色之美》选取中国传统五正色和三间色:青红黄白黑紫绿褐,详析八大色系七十一种传统颜色(胭脂、藤黄、月白、藕荷……)的源流与现状。
每个色系分三篇论述:言色、物色、行色,从字源、国宝器物,和作者旅行途中捕捉的景色三个角度,分享古色之美。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七十一种经典古色、两百张绝美摄影,精选纸张、四色印刷,完美呈现中国传统色彩与文化之美。
-
植物名实图考
中国清代植物学专著,吴其濬(吴其浚)撰,1848年由陆应榖刊行。共38卷,收植物1,714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毒草、芳草、群芳、果、木12类,每类分若干种,叙述其名称、形、色、味、品种、产地、生长习性、用途等,并有附图。著录每种均经本人亲自观察、考证,修正了过去本草书中的许多错误,植物图也较为精确,有的可据以鉴定植物的科和目。另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植物838种,系辑录古代植物文献编成。 药物图谱。三十八卷。清·吴其濬撰。刊于1848年。系作者通过广泛访询、采集,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补充而编成的一部植物学图谱。书中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谷蔬、山草、(阝显)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绘图较逼真。但也杂有某些唯心观点的解释。本书于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重加点校,书末附索引四种。吴氏另编《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二十二卷,收编植物838种,系辑录前代文献的一部资料性著作。现存清刻本、近代铅印本、1949年后排印本。 《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古代一部科学价值比较高的植物学专著或药用植物志。它在植物学史上的地位,早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 吴其濬写作《植物名实图考》,主要以历代本草书籍作为基础,结合长期调查,大约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完成。它的编写体例不同于历代的本草著作,实质上已经进入植物学的范畴。这部书是吴其濬死后一年,就是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由山西巡抚陆应谷校刊的。 《植物名实图考》全书七万一千字,三十八卷,记载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包括苔藓)、水草(包括藻类)、蔓草、芳草、毒草、群芳(包括寄生在一些木类上的担子菌)等十二类。每类列若干种,每种重点叙述名称、形色、味、品种、生活习性和用途等,并附图一千八百多幅。 吴其濬利用巡视各地的机会广泛采集标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书中所记载的植物涉及我国十九个省,特别是云南、河南、贵州等省的植物采集的比较多。《植物名实图考》所记载的植物,在种类和地理分布上,都远远超过历代诸家本草,对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近代中药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植物名实图考》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辅,反?quot;耳食",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70年德国毕施奈德在《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中认为《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植物学著作中比较有价值的书,"刻绘尤极精审","其精确程度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和目",甚至"种"。 1884年日本首次重刻这部书,伊藤圭介为这部书写的序中对这部书作了高度评介,认为"辩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1940年日本牧野富太郎著的《日本植物图鉴》,其中有不少取材于《植物名实图考》。此外美国劳弗·米瑞和沃克等人的著作①对这部书也有所引用和推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藏有这部书。 《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珍贵的植物学知识,而且对医药、农林以及园艺等方面也提供了可贵的史料,值得科学史家用作参考。 -
街角的老北京
《街角的老北京》作者阿龙,作为一个北京土著,深爱着北京的文化,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文字,带您品尝北京街头巷尾依然尚存的北京美食,品味属于旧京的文化与遗迹。 翻开书,仿佛置身于静谧的胡同,在斑驳的时光里,耳畔是清脆甜润的京腔京韵,将北京千百年来的变化收入心底。这是时间的穿越,也是记忆的留存,更是一份抹不去的情怀。 媒体推荐 1、 作者除了是一个北京土著,还是一位北京卫视的主持人,主要主持京味节目,没有谁比他更有便利、更愿意了解和接触到的老北京的文化和腔调。 2、阿龙亲自带您了解老北京——最了解老北京文化的北京人带着读者从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体味老北京的风情与韵味。 3、本书一方面让身在北京的人们更加清楚的读懂北京的腔调,另一方面,也带着想要了解北京的游人抛却主要旅行景点,从街头巷尾体味北京的文化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