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东部高地苗族的情感与婚姻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婚姻关系和婚俗是一个民族群体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文化特征的内容。本书作者虽然来自台湾,但长期在苗族同胞中生活,仔细观察了解揣摸苗族,尤其是苗族妇女的生活态度、婚姻态度。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苗族社会生活,乡村生活在最近几十年中间的变化,也可以了解他们传统的婚姻习俗的进步与变迁。 -
秋千架下
《秋千架下:一个泰国北部阿卡人村寨的民族志》描绘了泰国北部一个多族群、多宗教村寨中的阿卡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面貌。无论是同一个节日的冷清与喧哗并置的表演,还是繁琐祭祀与生存策略导致的宗教博弈,或是从罂粟生计到咖啡经济的化蝶,抑或族群外部竞争与阿卡人内部裂变在选举中引发的合纵连横,都是在山民与国家相遇的场景中展开的幕幕活剧。 -
神灵世界的余韵
《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阐述了纳西族传统东巴文化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传统技术及生存方式;分析了传统文明在与现代文明相遇的过程中,在形而上的解释世界的层面和形而下的联系世界的层面被现代科学和技术取代的过程;分析了传统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得失;讨论了传统文明融入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并对传统文明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通过对东巴神话的分析,对传统纳西族的宇宙论和独特的署自然观进行描述和建构,对其建立在传统形而上体系和传统技术之上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分析它们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变迁。 《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不失为难得的民族史、科学史、技术史方面研究人员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
川西民俗调查记录1929
-
东道主与游客
《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中译本)(修订版)》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们在对旅游本质进行理论上的定义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原因及不同旅游形式的出现。其中涉及了许多有关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概念,如仪式、神圣和世俗、朝圣等。第二部分以分析个案为主,探讨了非西方社会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了这些地区的新生旅游业是如何以其“原始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吸引游客的。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和探讨了欧洲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及如何开发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度假区等。文章中涉及了有关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传统、文化、文化真实性及文化商品化等。第四部分讨论了一个极有意义的主题,那就是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权利、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旅游业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化人类学中关于“象征意义”的理论在这一部分里得到了具体运用,如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民族文化村的建立,等等。在作为《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中译本)(修订版)》结尾的第五部分,作者用人类学的观点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从理论上作了综述和全面的总结,指出了旅游业理论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藏边人家
《藏边人家:关于三代定日人的真实记述》内容简介:这是美国民族学、人类学家阿吉兹撰写的一本民族学区域研究专著,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定日藏区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也涉及到当地的历史、地理、1960年以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传统宗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