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堠乡的故事
以一个村落为切入点,在大量田野调查和大量使用民间族谱、文集、碑刻、传说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明清时期乡村社会历史变迁的动力和机制,试图以“总体史”的形象,展示在地域历史发展脉络下粤东地区韩江上游一个乡村聚落从明中叶到清中叶四百年间从“贼巢”到“邹鲁乡”的社会变迁与建构过程,揭示国家、地方精英与乡村社会形成和变迁的互动关系,以加深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重新思考客家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变迁的具体过程。 -
人类社会的根基
《人类社会的根基:人类学的重构》包括:保留之保留之物、赠与之物、出售之物与传家宝、家庭或亲属关系不是社会的基础、男人和女人并非孩子产生的充分条件、人类性行为基本上是非社会的、一个个体如何成为社会主体、什么是社会、社会人类学不再紧系于其诞生的西方、为参观者并献艺术与知识的乐趣等内容。 -
田野的技藝
「田野工作」是社會科學重要的研究方法,然而田野到底是什麼?本書是11位青年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對田野經驗的紀錄,也是臺灣第一本書寫「臺灣人」田野經驗的合集。揭露知識生產的後臺,一窺研究者如何蒐集資料、獲致研究論點、寫成學術論文。研究地點從臺灣、東南亞到大洋洲,研究課題豐富多元,從法律與地方制度等到舞蹈與身體經驗,欲從事田野調查者可參考閱讀以做準備。(巨流編輯室) -
民族学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民族学/我知道什么》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振兴法兰西民族的意义。今天,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全国人民正在为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有选择地陆续翻译出版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也会起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得到法国大学出版社和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由于原作为数众多,且时间仓促,所选所译均难免不妥之处,个别著作持论偏颇,尚希读者亮察。 -
大脑的性别
《大脑的性别》主要内容简介:据称,科学证明了女性的精神结构不如男性复杂,女性的弱势地位是有生理基础的。在《大脑的性别》中,作者认真探究了大脑与行为的性别差异的科学,结果表明,在每一个时代,对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差异的科学结论,都包含了大量当时文化的折射。《大脑的性别》涉及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思维和感知的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吗?男女使用大脑的不同部位处理语言吗?社会关系对行为的影响比性激素更为强烈吗?同性恋基因真的存在吗?作者指出,生物和社会因素的复杂融合,为深入理解自然性别、社会性别和大脑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仪式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表现出对仪式的独特认知、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也在仪式研究中得到反映。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都在仪式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相辅相成,泰勒、弗雷泽、范.根纳普、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克罗伯、列维一斯特劳斯、利奇、埃文斯一普里查德、弗斯、古迪、特纳、罗萨尔多、道格拉斯、洛伊、拉帕波特、贝尔……。早期英国人类学中甚至还有一个学派叫“神话仪式学派”(剑桥学派)。仪式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国际学术界还有专治仪式研究的刊物——《仪式研究》。 本书是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仪式领域进行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集谱系梳理、学理依据、理论介绍、流派分析、观点评述、田野案例及作者独立见解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