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以文化研究的西学东渐和本土化努力为线索,对新世纪以来围绕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以及有关的西方理论资源作了梳理。《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提倡在日常生活的常态中发掘艺术的潜质,而不是一味为现代都市美轮美奂的消费主义论证合理性。适因于此,书中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及从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开始,以哈维、索亚、卡斯特尔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空间转向”。 -
文化分析
自我与社会文化世界的关系,癫狂与文明的历史投影,拂晓与黄昏等仪式象征对人生的意义等等,这些都包溶于文化的丰富内涵。美国的彼得·伯格、英国的玛丽·道格拉斯、法国的米歇尔·福柯和德国的于尔根·哈贝马斯这四位名噪一时的思想家,分别从现象学、文化人类学、新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出发,对上述的文化现象作了精湛而奇特的剖析,在批判地接受前人思想家的基础上,获得了理论界的优先地位。 -
热风学术 第1辑
《热风学术》取法鲁迅“热风”的立场和态度,以“学术”方式关注当代中国。它聚焦于:当代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今的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机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所提供的资源和条件,正是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再生产的关键环节。 【阅读当下】 王晓明:从建筑到广告——最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间的变化 许宝强:从亚洲金融危机看香港金融地产结构的困局与出路 李玉瑛:“想象的欧洲”——台湾房屋广告与符号消费 【重返现场】 陈映芳:空间与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城市改造——上海棚户区的实例(1949-1979) 袁进 王有富:略谈1950年代工人的物质生活——以某某钢铁厂工人的生活为例 丁云亮:文化诉苦——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言说政治 【再解读】 张旭东:社会风景的寓言——解读陈凯歌的《孩子王》 程光炜:革命文学的“激活”——王蒙创作“自述”与小说《布礼》之间的复杂缠绕 董之林:“静物写生”中的艺术变奏——关于“十七年”两位女作家 【热风】 温铁军:改革物语·之一 【理论·翻译】(特约编辑:苏哲安) 苏哲安:创新时代 苏哲安:诸众理论——初论未来政治主体的形象决断与可塑性 布莱安·赫姆斯:灵活人格——一种新的文化批判 李海霞 译 拉札瓦多:从生命权力到生命政治 李洋 译 市田良彦 等:诸众的政治 袁梅芬 译 拉札瓦多 维尔奴:诸众与工人阶级 李晨 译 【编后记】 -
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本书着重分析了全球两极分化的前景,指出"黄金增长期"(1950-1960)的巨变引发了新形态的两极分化,塑造出了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世界体系,人类正处于一场危机之中。资本主义为管理这场危机作出了种种努力,其中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为代表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为突出。除经济以外,本书同样讨论了有关无序的政治管理问题,作者认为对资本积累的经济管理空间一直与其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空间是同一的,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却终结了这种空间上的同一性。随着旧的增长模式衰退,南方和东方的外围国家却都陷入了民族国家的危机之中。为此,他提出了取代那种完全依附资本逻辑的人道主义的替代性的方案。 -
文化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本书清晰地陈述了不同社会理论关于文化的各种理论观点。 -
People's Pornography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49,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upheld a nationwide ban on pornography, imposing harsh punishments on those caught purchasing, producing, or distributing materials deemed a violation of public morality. A provocative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media studies by a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media researcher, People’s Pornography offers a wide-ranging overview of the political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ban, as well a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many distinct media subcultures that have gain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as a result. Rounding out this exploration of the many new tendencies in digital citizenship, pornography, and activist media cultures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 are thought-provoking interviews with individuals invol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