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印象
别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你是谁
◎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推荐书单
☆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致推荐
☆ 美国常春藤盟校必读书目,长期名列亚马逊畅销榜
☆ “刻板印象威胁”研究先驱力作
☆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克里斯多夫•艾斯格鲁伯;多元智能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霍华德•加德纳 盛赞推荐
◎ 内容简介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斯蒂尔教授解释了在每个人生活中因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两难窘境,包括选修非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的白人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学的女学生为了是否参加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会议而犹豫不决,证明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本书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
流行病的故事
流行病在人类的DNA中一次次留下印记
它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流行病,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入选《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全美科学作家协会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决选名单,《纽约时报》编辑选择书单
··
【内容简介】
过去数十年来,我们拥抱着工业化与全球化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 更能感受到流行病的存在。然而,我们对流行病的认知充斥着误解、轻视或恐惧。
在《流行病的故事》中,屡获大奖的科普作家索尼娅·沙阿向我们展现了关于流行病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刻揭示了暗藏在每次疫情背后的气候、社会、文化等因素。流行病侵害着人类健康,有时甚至令国家陷入危机。但另一方面,它也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轨迹,塑造了人类的行为与文明。
人类与流行病之间的较量将持续存在。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需要借助科学与历史的力量,全球紧密合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流行病风险做好准备。
··
【名人评价及推荐】
扎实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自然》
从鼠疫、霍乱和天花肆意横行到我们有能力打败流行病,人类走过了漫漫长路。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前方可能存在怎样的挑战?《流行病的故事》讲述了这一壮阔的征程。
——《经济学人》
本书基于严谨的调查,信息量极大,生动有趣。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著作,索尼娅·沙阿从多维度追踪我们所面临的公共卫生危机。
——《芝加哥论坛报》
-
阶梯与狂热
这是一本献给爱书人、买书人、藏书人的书。这本书是为了每一个生活在某个阶段发现当地图书馆拥有无限的故事和情感宇宙的钥匙的人而写,也是为了每一个进入书店时仍能感到同样兴奋的人而写。
作者是一个有35年经验的书商,他凭借对图书广博的知识,诚挚的热爱,将自己对书籍、书店、图书馆、作家等的认知网络全部集结在这本书中,将人类与书相关的事实、片段、回忆和蜿蜒曲折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全景展现了一个爱书人对图书的解读和理解,是历史、哲学和轶事的完美结合。
该书将书籍的故事娓娓道来,“安慰书”一章中对书籍幽微却坚定的感受;“廉价书籍”章中对通俗读物的平反;“图书馆”一章中对图书分类历史的介绍让人惊叹原来如此;“旁注”一章中对旁注的调侃、旁注消失的遗憾甚至用了诗意的语言来表达:猴子安静了下来,蜗牛放下了它们的长矛。一个水花过后,美人鱼也不见了。“塞纳河的书商”与“纽约的书店“介绍了巴黎和纽约的文化地标;”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世界“一章,结合新文化史大家罗伯特·达恩顿的研究,将法国大革命前,由图书出版带来的思想启蒙的过程梳理的清晰可见……每章都以溪流入海,最后汇集成一本如此广阔又澎湃的书。
-
故国之妖
接续古老而又隐秘的叙事传统,再现蹭蹬婆娑的千面人生
且愿妖怪们的命运,能少些蹭蹬,多些绚丽,正如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期许
四十五篇讲述妖怪始末转折的奇谭,百幅珍稀彩插,四色纯质纸精美呈现
——————————
《故国之妖》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传说逸事的集子,书写中国古代妖怪,涉及妖怪的名目及习性,又有图像作为佐证。搜罗久远的妖怪逸事,类似于一种拼图游戏,在残损的碎片中,复原整体的形貌。妖怪的世界自成体系,是对日常的超越,又是对日常的讽喻。他的写作令遥远的奇异的古代世界,与我们今日的生活有了勾连,也有了对照,是我们认识传统,定义传统的一个新方式。也是写作道路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
于我而言,搜罗久远的妖怪逸事,类似于一种拼图游戏,在残损的碎片中,复原整体的形貌。妖怪的世界自成体系,是对日常的超越,又是对日常的讽喻。在若即若离之间,妖怪实现了自身的意义。——盛文强
-
古籍书名考(精装)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探讨中国古籍书名的题写与命名问题。上编“书名题写研究”共五章,分别讨论了简帛、卷轴、册页时期书名的题写特征,以及“大题在下”、“一卷两题”、包首题符号等书名题写的特殊现象。下编“书名命名研究”共四章,考察了书名的命名、含义与指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古书书名的时代特征与类别属性,并探讨了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合称书名、缩略书名等书名命名的特殊现象。
-
汉字论
在日本,给日文中的汉字贴上异质性的标签,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看法,但这样的汉字观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究其源头,本居宣长《〈古事记〉传》中将汉字视为借来之物的观念,对后世日本的汉字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本书中,子安宣邦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和知识考古学式的分析工作,回顾了明治时代以来日本思想史中“汉字问题”的来龙去脉,选取了本居宣长、山田孝雄、太宰春台、龟井孝、武内义雄、井上哲次郎、时枝诚记等日本学者的相关论述,重现了汉字在日本是如何被打上外来标签的文化史过程。
作者试图由此阐述这样一个批判性的观点: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既不是排他的、产生自我之异端性的他者,也不是接受者自身语言认识必须承受的、作为外伤之异质性的他者。汉字和汉语,其实是日文、日语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不可回避的他者”,是使日语可以不断向外部拓展的一个语言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