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儿理论与批评实践
酷儿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思潮,已成为西方学界的一门显学;作 为一种批评工具,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影与文学作品的解析。《酷儿理 论与批评实践》尝试将酷儿理论引进我国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学界,并将 其运用于批评实践,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酷儿理论与批评实践》由杨洁编著。 -
亚文化读本
《亚文化读本》编译了亚文化研究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论著,囊括了亚文化研究史的三个主要阶段(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和后伯明翰时期)的经典篇目。既重视宏观理论,也关注个案研究;既关注西方理论,也顾及中国现象。能够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当代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提供——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形形色色、惊世骇俗的亚文化形成了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奇观,为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带来了难以抵挡的冲击和活力,也构成了解读的困境。 -
见证基督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现今各种书籍如洪流般从世界各地的印刷机上流出,而我却还要写这本书?请允许我坦率地告诉你们,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里一直想着我的读者。他们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对宗教读物有兴趣的朋友们。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几千年,它不仅是一部分人的信仰,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所产自然有许多读者对宗教发生兴趣。他们也许只是把《圣经》当作众多历史书籍中的一册,但他们渴望获知这本被数十亿人传诵的书究竟写了什么? 另一类读者就是基督徒。有的也许刚信主,没有什么宗教背景;《圣经》对他说是一本尚未打开的书—— 一块没有勘字过、没有被绘在地图上的领土。有的是信主多年的教徒,他们天天虔诚地诵读《圣经》,然而有一天他们忽然发现,他们渴望真正明白那些流传数千年,碾转被译成多种语言的字句。 《圣经》是谁写的?何时、何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它给人什么启示?把它宣布为“圣书”,或一本特别的书,一本“上帝的书”,有什么根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怎样理解它?这些问题问得很好,必须给予回答。 《圣经》内容广阔,我们几乎没有人能把它全部涉猎;《圣经》含义深邃,也很少有人能以测透。 对基督毫无价值的认识使我们贫乏。今天,有些人在谈到基督时,仿佛他是一支注射器,可以随身带在衣袋里,每当我们感到心烦意乱时,就给自己注射一针,然后便到幻想中去旅行。但信仰不能被人使用或摆布。 为要充分理解《圣经》,就必须了解《圣经》所产生的环境,即上帝把基督耶稣赐给我们的环境。上帝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和宗教环境中把基督差到人间的。说得简单一点,上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犹太历史中的最重要时期),以某种特定的事实为基础(《圣经》渐进启示并永久记录的事实)把基督差遣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巴勒斯坦)。因此在下面的各章里,我要讲到《圣经》的地理、历史、宗教、它的权威性以及对《圣经》的解释。这样才能够真正读懂《圣经》,了解基督耶稣,而且还能与别人分享他的荣耀与完美。 -
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
《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和重塑》作者关于猿与猴的科学研究在这一传统传统中可以说是最佳的学术成果。她仔细研究了出版物、论文、通信以及灵长类研究考察和制度的历史,解释可现有社会关系起源的历史构建——种族、性别和阶级的自然化,贯穿全书,她分析了自然创造、现存有机体和赛博格机体:包含有机物和技术成分的系统)的原因、叙述和故事。她还批判地把把免疫系统看做是一种信息系统,并指出我们的文化假设是多么深入的渗透进所谓价值中立的医学研究中。 -
灵长类视觉
唐娜·哈拉维编著的《灵长类视觉--现代科学世界中的性别种族和自然》讲述了:故事总是许多讲述者和听众的共同产物,他们并非都是能被看到或能被听到的。讲故事是个严格的概念,但也是个令人愉快的概念,它没有宣称自己是唯一版本或只能以某种固定方式被阅读的权力。灵长类学似乎是由许多故事组成的一门科学,《灵长类视觉--现代科学世界中的性别种族和自然》的目的就是要介入这些故事讲述的构成方式的争执之中。……故事是通向生活方式的道路。讲故事就是灵长类自我实现的技艺。 -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本书是一本对20世纪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名著。书中批评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自满、习俗和拜金主义等,提倡文化,“以公正无私”的努力,研究和宣传世界上所知道和想象的最好的东西,从而使新的、正确的观念形成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