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莱彻建筑史
《弗莱彻建筑史(原书第20版)》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学术价值的建筑通史之一;其史料确切、内容广泛、插图精致,是建筑学术理论著作的世界范例,也是建筑学界首选的教材与参考书。《弗莱彻建筑史(原书第20版)》以大量典型实证资料为基础,勾画并概括出从史前时期到国际时尚每一个建筑文化时期建筑的最主要特征、讨论形式与发展机制。同时将建筑置于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之中,运用比较法讨论了每种风格的建筑在平面、墙体、门窗、屋顶、柱式、线脚和装饰特点等方面与其他时期或其他风格的异同,以加深对风格特征及其源流的认识。 -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建筑学知识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与建筑息息相关,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为人们留下了多样的建筑和建筑风格。耳濡目染之间,你可能很想了解一下这些建筑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各自拥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物和建筑大师。 通过探索历史长河中不同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创新,Philip Wilkinson清晰而简明地解释了建筑学领域的关键理念和思想。透过50篇生动的故事,他专业地介绍了建筑史上历次重大的变革,以及那些最伟大的建筑家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从古希腊时代建筑学的最早起源到20世纪革命性的发展,从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雕刻作品形式到国际风格的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摩天大厦,到最近的后现代主义的反讽表现形式,再到当代绿色建筑风格的最新发展方向,所有这些内容不仅使我们对建筑学本身有了一个崭新而全面的认知,更让人了解到建筑学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 -
《营造法式》注释
本书为梁思成先生的遗稿,是一部为古籍注疏性质的学术著作。《营造法式》是北宋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备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是研究宋代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此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法式的认真整理,使它的文字和图样尽可能地成为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所能读懂、看懂,以资借鉴。 -
建筑结构的奥秘
《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在结构力学、结构设计与建筑物形态方面进行图示和说明,展现了结构对建筑的重要性,特别是结构对建筑物安全性和建筑美学方面的贡献,《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到人类长久以来致力于使“力”和“美”相互完美结合的努力和成就。 -
建筑师林徽因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辑录了三篇林徽因先生的文章和她参考的国徽及工艺美术设计等作品的图。 第二部分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的子女梁再冰女士和梁从诫先生纪念和回忆母亲的文章,并辑录了家属提供的林徽因先生一生各个时代的照片,其中一些以前未曾发表过。 第三部分的几篇文章,一是吴良镛教授的纪念文章《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吴良镛先生是梁、林两位先生1946年秋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列约聘的第一位教师,在随后梁思成先生赴美离校期间,吴良镛先生协助林徽因先生操持建系的教学与行政工作:二是秦佑国教授撰《林徽因先生和国徽设计》,以翔实的档案资料论述了林徽因先生国徽设计中的历史功绩:常沙娜、钱美华等先生与纪念文章可与第一部分辑录的林徽因先生的文章相对照阅读。 第四、五部分是林徽因先生的同事郑孝燮、罗哲文等先生以及林徽因先生的学生们撰写的回忆和纪念文章,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林徽因先生的学术造诣、治学精神、才华气质和音容笑貌,配合纪念文章,还辑录了林徽因先生从事中国建筑史研究和在清华建筑系任教时的照片。另外,还约请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蓝棣之教授撰 写专文对林徽因先生的诗作和她的文学成就作了评述。 -
新建筑入门
摧毁自然的快感和罪恶感一直困扰着人类,而所有的建筑家都背负着同样的矛盾书写着建筑史,这个悖论是建筑界永恒的课题。 本书是日本当代建筑家隈研吾对建筑的深层思考,以及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二十世纪末建筑狂潮的背后,其实是一次难以抗拒的、对建筑体系的自身否定,甚至意图推翻建筑体系的时代运动。到底我们要拯救的建筑是什么?从古典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演变受到哪些哲学思想的影响?建筑要处理哪些相互对立的关系?建筑的未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