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神的黄昏
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而日军考虑的却只是如何“光荣赴死”。
在“七生报国”的心态驱使下,从莱特湾战役起,日军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万岁冲锋”。无论是以“神风”为代表的特攻部队,还是前所未有的海上巨无霸“武藏号”和“大和号”,通通走上了不归路。日本媒体将一场场惨败美化为大捷,在东京遭遇伤亡超过十万人的空袭后只强调皇宫完好无损,天皇安然无恙。日本政府则要求民众展示“大和魂”,为国家做出更大牺牲。连妇女儿童也被训练用竹枪迎战,准备“一亿玉碎”。而在马尼拉,自知行将毁灭的日本兵,展现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难书的兽行。
在美军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获得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基地后,一部分日本领导人开始暗中推动停战,先前的好战论调反成阻碍。即便蘑菇云已在广岛与长崎上空腾起,依然有人试图以武装叛变阻止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在全日本播出。然而,日方代表最终还是登上“密苏里号”,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太平洋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我们今日熟知的亚太格局也开始形成。
作为“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卷,《诸神的黄昏》延续了前两卷的特色,逼真还原了战争末段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且带领读者走进华盛顿和东京的决策地,品鉴各方领袖在战略和外交层面的重大决议。它不仅给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更将军事史写作推向了新的巅峰。
-
像石头一样
三获意大利安徒生大奖、画技宛若巫术的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 长篇无字图像小说巨著
用400 幅不打草稿、全手绘的浩瀚水彩画
带你审视从“远古石头”到“今日核武”的人类战争史
◎ 编辑推荐
★ 一本长达180页、用400张纯手绘图筑成的长篇无字图像小说巨著,以富有声音感和诗歌般的画面,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从远古到现代的人类战争史。
●表面上,作者以惊异想象力的“石头变形记”重述了人类战争历史:石头不断改变内在多重身份,演变成各种意象。但实际上是“以石喻人”——人类为了保护自我,表现出来的攻击、毁灭的本能和原始欲望,以无声呐喊为人类本性敲响警钟。
●全书分为“人”“火”“海”“天”“宇宙”五大战争篇章,涵盖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重要战争。跨越原始战争、古代战争、现代战争、当代战争。涉及毒气战、壕沟战、核武战等多种战争形式。
●复活了意大利著名诗人朱塞培·翁加雷蒂的诗篇《我是一个造物》,石头意象贯穿全书,包含浓郁的文学意味。
★一部完全不打草稿、全手绘的浩瀚水彩画渲染勾勒的惊世之作。
●书中的每一幅透明水彩画都没有经过草稿阶段,直接下笔即成,无任何修改。一张意境充足饱满的画面在短短数分钟内完成,物像皆遵循水色流动节奏而生,画面仿若天成。
●为了用“随兴所至的灵性之手”控诉“意图掌控一切的战争之手”,作者完全听从手的自由意识,画风潇洒淋漓、浩瀚无垠,被誉为“水的通灵者”。
●前所未有的罕见漫画分镜。多重镜头叠加、切换、移动、变换,晕染效果让整本书像被战争硝烟所弥漫,宛如时间胶片。
★作者是三次摘得意大利安徒生大奖的国宝级作家亚历山德罗·桑纳,在欧洲具有崇高声望。目前任教于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长期与《名利场》《纽约时报书评》《纽约客》杂志合作。已创作70余部作品。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长达180页、用400张纯手绘图筑成的图像小说,以富有声音感和诗歌般的画面,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从远古到现代的人类战争史。
作者亚历山德罗·桑纳以宏观角度带领我们审视了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战争史。从亘
古洪荒中以石互击,到猩红天空下万箭齐飞,从星空下战马奔腾,到火海中相继沉没的船炮,从空袭火光下幢幢废墟,到世界大战鬼魅般的历史影像,从士兵、枪炮、坦克、战机和运载数以百万计犹太人的火车与关押他们的集中营,再到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和遍地石砾的景象……
本书分为 “人”“火”“海”“天”“无穷”五个篇章,从陆地、海洋到天空,乃至太空,以一颗石头的变形记,上演了一场人类战争的胶片电影。
石头本来只是石头,是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将他们变成了武器、领地、战壕、城墙……当石头被击碎、磨损、轮回为宇宙的一粒尘埃;当我们把地球与其他普通石头并排放在一起时,发现它们并无差别。我们便发现:人本该像石头一样,渺小、谦卑、沉静。——未来,面对人性的欲望,我们改如何选择?
◎ 媒体评论
浩瀚无垠、气势磅礴……整部作品像被历代战争的硝烟、毒气所侵蚀,意随笔成,境随色至。
——2019 年博洛尼亚书展
一本极富原创性、视角宏观而雄心勃勃的史诗级无字漫画!可以看出作者正以“随兴所至的灵性之手”控诉“意图掌控一切的战争之手”。
——意大利“岸边”文学评论网
台湾版出版后获得2020年“好书奖”
我期待能用图像讲述人类受欲望煽动而毁灭自我的过程。相较于地球,人类如此渺小,却一直占地为王。
我希望这本书能像几百年前被挖掘出来的工艺品,经过打磨、修复获得新生。
也许读者能由此穿越时空,经历所有的战争,看见自己,预见未来。
这就是我不懈努力工作的这两年里,没有脚本,没有草图,用眼睛和手探索我内心的自由旅程。
——作者的话
◎ 获奖情况
2006 意大利安徒生奖“最佳艺术书籍奖”
2009 意大利安徒生奖“最佳插画师奖”
2014 意大利安徒生奖“最佳绘本奖”
2016 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
“德国青少年图书白乌鸦奖”
“博洛尼亚书展推荐奖”等等。
-
大东亚战争全史(全四册)
-
山的那一边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
《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尓回忆录》内容简介:从1889年来华到1920年的三十年里,戴乐尔在中国亲历了大东沟海战、威海卫之围,接触过从达官显要到民夫海盗等各色人物。在这本回忆录里,他有话直说,将在华的所见所闻一一道出,从一个置身事中又游离于利害之外的角度,发表了对当时军方、官场,以及民间人和事的看法和理解。是一份对当时中国社会难得的独立观察,其对甲午海战的记述,成为上世纪以来海内外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史料。《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尓回忆录》是戴乐尔回忆录的首次全译本。 -
Carnage and Culture
Examining nine landmark battles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from Salamis, where outnumbered Greeks devastated the slave army of Xerxes, to Cortes’s conquest of Mexico to the Tet offensive--Victor Davis Hanson explains why the armies of the West have been the most lethal and effective of any fighting forces in the world. Looking beyond popular explanations such as geography or superior technology, Hanson argues that it is in fact Western culture and values–the tradition of dissent, the value placed on inventiveness and adaptation,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which have consistently produced superior arms and soldiers. Offering riveting battle narratives and a balanced perspective that avoids simple triumphalism, Carnage and Culture demonstrates how armi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ultures that produce them and explains why an army produced by a free culture will always have the advan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