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研究
《孙中山研究》主要内容:中国国民党的总理孙中山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那个孙中山;一个是别人变造的孙中山。别人变造的孙中山,不论基于任何立场,总未免走样,孙中山本人,概不负责,可以侧过脸去;但他自己那个孙中山,却责无帝贷,必须面对。 -
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
孙中山伦敦蒙难在他一生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他被公认为中国革命党领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以往记载的疏略和歧异,使事件真相常处在若明若昧之间,留下了不少疑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中外学者曾作过不少努力,其中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史扶邻的《孙逸仙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和罗家伦的《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而从用力之勤、资料搜罗之详备、考订之精审、新见之迭出来说,确实还没有一种书能同澳大利亚学者黄宇和院士所著的这本《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相比。 -
孙中山大传(上下)
本书是孙中山传记,作者娓娓动人的文笔,深入浅出的学者之笔、钩沉网罗与入木三分的史笔,定能帮助读者从书中获取有益自己的知识和信息。 -
孙中山图传
孙中山图传(1866-1925) ,本书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40周年诞辰的献礼。较之于以前出版过的孙中山先生的传记,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收录孙中山的照片最多。在用文字记叙其人生足迹的同时,将目前所能见到的孙中山先生的留影都收入书中,是一部孙中山先生其家庭的完整相册。本书的照片考订吸纳了近20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释准确,使读者从丰富真实的影像当中,能深刻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伟人风采,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的真实场景和巨大变迁。 -
孙中山
在这本《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重新付样之时,作者韦慕廷教授及译者杨慎之均已过世,书的出版授权由两位先生的未亡人所作,此情此景,令人感慨。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尽管困难重重,但未有一日不被国人关注,究其缘由,均因现代国家的构建在中国历经100多年,其行程并未结束。韦慕廷教授在这部名著中所描述的时代和人物,他们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在相当程度上仍是我们今天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此书重新出版的价值。 此书新版,由张朋园先生做了部分校订,特此致谢!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熏陶铸炼的影响和事业的方向 第二章 为革命筹款 第三章 为了反对清政府而寻找外援. 第四章 利用外国力量的努力 第五章 向苏维埃俄国探寻摸索 第六章 有活力的联俄背景 第七章 在俄国的帮助下进行工作 第八章 挫折和新的希望 第九章 最后的追求探索 结论 缩写字体表 参考书目提要 译后记 -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国际知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黄宇和院士,继其《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英文原著在1986年出版后,再用二十五年时间的努力,遍访广东省、香港、澳门、夏威夷、英国和美国的档案馆,并频频到翠亨村、香港、澳门和夏威夷等地作实地调查,经过细致的考证,最终把孙中山前半生的曲折经历,以及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最忠实地呈现出来。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解答的重要问题包括: 孙中山祖籍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他是否中原贵胄的后裔? 孙中山的国学根底如何?是否只是一名“番书仔”? 在檀香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孙中山身心变化有何影响? 孙中山曾有过当传教士的念头,为何最终放弃, 孙中山是否真的曾在香港拔萃书室念过书? 孙中山自称其走上革命道路是由于在香港念书时所受到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什么?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是否同时策划革命' 1895年的广州起义,号称有“决死队”三干人,为何却未举先败?是否真如史书所云杨衢云调度失宜所致?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是否曾如他自己所言,由朋友在城墙上用吊萝载着他降下城墙而逃离广州城这么惊险? 孙中山逃至香港时,是否曾在域多利监狱作客? 通过对类似上述微观细节问题的研究,本书最终解答了孙中山为促使中国“现代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这一宏观历史问题。 孙中山前半生的事迹过往由于原始史料的缺乏,大多数研究者都只能语焉不详。通过黄宇和院士的不懈努力,相信《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巳成功还原了孙中山前半生的最真实面目,为“孙中山研究”以至历史学研究,立下了良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