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与社会
简介 《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的观点讨论了包括厌食症和恐旷症的历史,对基督教对待人类性事的态度的批判以及人的身体在游戏和欲望中的作用等具体问题。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了身体社会学家们在未来的研究课题以及应该优先考虑的一些主题。 序言 《身体与社会》一书综合了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糅合了梅洛.庞蒂、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福柯、弗洛伊德等大师的理论,力图把身体的研究从简单的肉体层次提高到更高的层面。 内容摘要 身体问题处于社会理论的重要问题的交接点上。自从新康德主义运动以来,社会学的认识论问题集中在人类在自然和文化中的双重成员身份(the dual membe hi)上。人的身体屈从于诞生、衰弱和死亡等过程,但是源于身体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的这些过程也是位于文化信仰、符号和实践世界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在个体层面上,我的身体是被体验的一种极限环境,但是我们的意识也表现我既拥有身体,又是身体。这种区分的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疾病和病痛之间的差异加以说明。我们可能称一个患股骨头坏死的人患有股骨变性,在这种情况下,股骨生病(diseased)但未有病感(sick)。类似地我们可以说苹果生病,但不能说它感到病痛(ill)。“病痛”(illness)和“病感”(sickness)这样的概念是用于描述个人的状况的社会一文化范畴而不是描述人的肌肉、骨骼和神经。疾病不是一种社会角色,但它使得将“病感角色”看做带有适宜行为标准闭社会立场变得有意义(Parsons,1951)。由此可认为我不但感到病痛(illnes),而且我“做”怕(do)或表现出我的病痛,这似乎言之成理。对笛卡见主义进行的现象学批判的价值在于表明意识是体现的也是意向性的。 在社会学看来,现象学的局限性是由它对我的身体和他者的身体的排他性的关注所决定的。身体总是由社会形成并由社会定位的。如何做男人或女人是一种社会界定,因为生理学总是以文化为中介的。正如福柯(1980b)所表明的那样,拥有一个“真正”的性属是医学/文化实践的产物,就阴阳人而言,医学/文化实践排除了拥有两性身份的可能性。“畸形”也是由社会建构的(Howell and Ford,1980)。 尽管从真正的现象学意义上说,我们拥有对我们身体的统治权,但是在人口的社会再生产屈从于制度的约束(“乱伦禁忌”)。权力(父权制的形式)、意识形态(欲望与理性的对比)和经济(要求通过家庭、典型地以长子继承制形式稳定地分配财产)意义上而言,这绝不是在真正社会性的。在传统上,社会是在老人统治/父权制结合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其中臣属门的性行为受到上帝、国王、教士和丈夫组成的集体的约束。因此,身体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和现象学问题,也是有关权幻、意识形态和经济学的争论的理论定位。 -
身体五态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体的五种形态,认为身体是一种拟人化制度,它们表达/关联着一套宇宙论体系,一种政治态身体,一个共餐性社会,一种生产/消费经济/系统,以及人体设计与器官移植方面的生物技术前沿,有助于现代人对自身与社会的深入了解。 -
身体与情感
《身体与情感》是当代德国新现象学创始人赫尔曼•施密茨的一本专题性著作,是德国颇有影响的《革新的治疗学和人文科学》丛书之一。丛书编者序言中的评论可以作为了解本书价值的重要依据:“《身体与情感》汇集了当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身体哲学研究者关于身体与感情专题的论文。该研究结果广泛地运用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为人类开拓了新的视野,以研究人的身体为出发点,探索人本身、人的历史、人与周围群体的关系、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一门新的哲学。对身体的感受,兴奋、身体反应等情绪及环境对情绪的影响作不同的分析,由此而产生了‘哲学治疗法’。这对临床医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范例,这种范例基于并超越了深层次的心理学评价,使人们能重新理解‘以身体为出发点’的心理学治疗法。重新理解各种临床医学现象,并且能够为治愈病人提供无数的治疗方案。我们出版的这本书,具有活泼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全新的观点及对临床医学重大的意义,这是心理治疗学和人类科学领域里的一大革新。迄今为止,大多数的心理治疗方法都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理论,诸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莱西和洛文的生物能量分析法,佩尔的形象治疗法,如今仍无法解决那些由生物、物理基本方案所产生的问题。赫尔曼.施密茨的这部著作将人本身的经验作为出发点,揭示了人是如何通过身体内的各种迹象和本能的身体反应,对主观意识作出反应的,由此发展成为一种主观意识模式,当作感受、知觉、认知实践的生成物,它非常接近在以身体为目标的心理治疗中所出现的现象。” -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内容简介:身体是一本活生生的心灵自传,记载着灵魂在成长道路上,通过种种的情绪活动与心理习惯所塑造出的性格、处事念度、人际关系、情感状态,以及心灵深处幽微的点点滴滴。难以置信的是,不同的身体部位竟然储藏不同的情感;每当胸部肌肉得到舒展时,被遗弃或被忽略的感觉就一再出现;按摩背部上方则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按摩下颚会释放出悲伤;按摩臀部会释放出性压抑;按摩肩膀则会倾诉无穷尽的负担和责任。 身体就像一块线路板,每当我们打开肌肉神经系统的某些开关时,类似的故事和经验总会从不同人身体的相同部位涌现出来。 -
空間、身體與禮教規訓
本書主要從婦女史研究上較為缺乏,同時又為文化發展重要基礎的秦漢時期著眼;在現代學科視野的啟發下,重新深入傳統典籍。 本書以禮學為中心,並涉及秦漢儒家、傳統經籍、史料、出土簡牘與文物資料、法令與風俗等層面,思考秦漢之際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空間象徵及禮教對於婦女身心教育的陶養、形塑和影響。 並說明此種禮儀教養並非純然由社會所外塑,亦將成為身心的習性和信念而自主參贊之;並在天人感應的宇宙觀下,被論證和經驗為一個彌天蓋地而和諧的整體。 在此背景下,對禮教的違背,同時亦被視為對天道運行法則的悖逆,成為失序的存在,並將引生自然與人倫失序的種種後果。 -
身体与性属
托马斯・拉克尔勇敢地颠覆了弗洛伊德 的著名断言:解剖就是命运。他反驳说,性 是一种人工制品。《身体与性属――从古希 腊到弗洛伊德的性制作》讲述了一部令人震 惊的性在西方的被制作的故事,我们熟悉拉 克尔的故事中的演员――人类的性器官和快 感、食物、血液、精液、卵子、精子――然 而,我们仍然会为各个派别的科学家、政治 活动家、文学家和理论家使用它们编织成的 故事而惊异万分。 拉克尔使我们很好地了解了我们的前辈, 包括内科医生和科学家,是如何考虑令每个 学生都着迷的解剖学的……读了这本书之后, 谁也不能否认,那种关于男子气质和女子气 质是建立在所谓客观的生物学观察现象之上 的看法纯属无稽之谈。 ――梅文尔・康纳《纽约时报书评》 在这部对我们的性属观点进行挑战性分 析的著作中……拉克尔证明,几个世纪以 来,我们对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 性别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最 基本的范畴最后被证明是摇摆不定的;并且,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拉克尔强调,社会的变 化与医学的教训一样至关重要。 ― 罗伊・波特《独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