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北宋政权崩解后,继起的南宋高宗政权既需要快速有效地清理内部诸政治势力,重建朝廷威权,也必须思考如何应对敌国金压境的威胁。本书作者寺地遵教授引入政治学的“政治过程论”作为研究方法,细腻地描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乾道元年(1165)间诸政治势力为掌握国家权力所进行的斗争,以及国家政策如何因应外在情势而调整,同时综合考察了各政治势力的社会背景。全书以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形成分为前后两部,论述南宋政权自成立以来的运作与变化。讨论的时空虽在南宋初期,然自北方避敌南下的高宗皇帝以至文武官僚为巩固自身权、利,彼此纵横捭阖间对南宋政权性质所造成的影响,恰为理解传统中国政权体制内的权力冲突、抗争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观察视角。 -
东晋贵族政治史论
-
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
近年来唐史研究盛行,而研究政治经济史议题的却寥寥无几。本书作者从考证事变发生的准确时间出发,进而对事变主要任务之矛盾、背景、时人心态、与宦官及党派关系等一一追寻,解析入微,详细分析了事件背后关乎唐后半期历史的诸多问题和疑义。 -
中国历代党争史
《中国历代党争史》由王桐龄编著。 《中国历代党争史》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剖析,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各个王朝的盛衰规律,惊心动魄地展示了制度压抑下人性的挣扎和扭曲。 为何中国历史上身居高位之人,无论奸佞或贤达,都难逃“党同伐异”的魔咒?为何国家民族的命运,几千年来始终走不出朋党的梦魇?这些沉重的问号,令人掩卷喟叹和深思。 -
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
“尧后火德”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个复合政治文化命题。它包含两个原本各自独立的命题:一个是“汉家尧后”,意思是汉朝天子是古圣王尧的后裔;另一个是“汉为火德”,意思是汉朝在五德运序中的属德是火。这个命题对两汉的政治、文化、学术、文化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颇具研究价值。 《新五德终始说与两汉的政治文化》是学术性很强的研究专著,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有以“尧后火德说”为专门对象的研究专著或论文发表,但自清末和民国以来,曾有一些著名学者,如康有为、顾颉刚、钱穆、杨向奎等人,直接或间接地触及过这个问题。本书即是在充分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辨是非,将前人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本书出版前,曾被安作璋、姜伯勤、蔡鸿生等著名学者审阅,获得了较高评价,被认为有“很强的创新意义”、“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突破性创新”、“具有正本溯源的意义”,且达到了此一问题研究的前沿水平。 -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本书着力于历代中央决策体制及政体运行机制的探索,并以此为轴心铺陈各单项政治制度,力求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方面能有所突破,使之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更贴近政治学的规范。对于历史上的各种政治制度,一般在朝代的开创时详细写,其后各代则重点写演变、写特点。同时,要尽可能地结合人物、事件来写制度,争取把制度写活。然而,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至于其实现程度,则有待于读者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