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克·迈格斯
彼得·凯里,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领军人物,世界上仅有的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两位作家之一。《杰克·迈格斯》是他的主要作品。 杰克·迈格斯是英国人,年轻时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服刑期满后,在当地开砖瓦厂发了财,于是返回伦敦寻找他曾经帮助过且已成为英国绅士的“养子”。但“养子”忘恩负义,躲了起来。当迈格斯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他时,他却把枪口对准了恩人。一场冲突后,迈格斯携同救他的女佣人梅西逃离伦敦,回到澳大利亚,儿女成群,事业有成。 迈格斯从青年时代离开伦敦到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回到伦敦,最后又回到澳大利亚,这是一个寻根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这之间产生的冲突,实质上是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是新旧文化身份的冲突,而这,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彼得·凯里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领军人物,是继民族主义文学奠基人亨利·劳森和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之后的又一位文学大师,被誉为“澳大利亚最有才华和最令人激动的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他出版的十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五部非小说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屡获国内外文学大奖——两次布克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三次迈尔克斯·富兰克林奖,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两位作家之一。而另一位是南非作家库切,几年前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预言,凯里将是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 凯里生于墨尔本市郊小镇,父亲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推销员。凯里曾就读于蒙纳什大学,学习有机化学,后因一场交通事故,未及毕业便去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作家巴利·奥克利和莫里斯·卢里,开始接受文学创作的熏陶,阅读了贝内特、贝娄、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和福克纳等人的实验性作品。1967年,带着对国内环境的失望和对朋友奔赴越南战场的忧伤,凯里离开澳大利亚来到欧洲,寄希望于得到欧洲文化的滋润。在欧洲,他周游各国,不断积累素材,但大部分时间仍侨居伦敦,靠写广告谋生。闲暇之余,精心创作,小说《寄生虫》就是在此期间完成的,但因该小说大胆前卫,出版社拒绝出版。1970年,凯里回到澳大利亚,着手创作短篇小说。1974年,他结集出版了《历史上的胖子》短篇小说集,一举成名。1990年应纽约大学之邀,任住校作家,目前常住纽约。 《杰克·迈克斯》是本人承担的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彼得·凯里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小说翻译过程中,得到了恩师黄源深教授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借此谨表谢忱。同时,本书也得到了澳中理事会和上海外贸学院的鼎力资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也为此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文中恐有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谅解、指正。 彭青龙 2009年7月于上海 -
主仆美国历险记
入围2010年布克奖短名单 一次美国民主制度的伟大探索 一段横跨大洋两岸的主仆友谊 两个来自旧世界的主人公,一个来自法国,一个来自英国,命运却将他们同时安排在了19世纪的纽约…… 奥利维尔和鹦哥儿分别来自历史的两边,一个是法国贵族,表面上被派往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实则为了保命而奔向新世界;另一个是英国印刷工的儿子,一心想成为画家,却时不我与,成了奥利维尔的仆人,负责监视和保护他年轻的主人。随著主仆二人在美国的旅行中时分时合,他们在爱情与政治,监狱与艺术世界中沉浮。彼得•凯里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幽默睿智的笔触考察了美国建国初期的民主制度,探讨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关系。小说主人公奥利维尔是以撰写《论美国的民主》的著名法国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德•托克维尔为原型。 -
凯利帮真史
英雄、盗匪的行侠冒险传奇,几乎是历各代、放四海,众人最为乐道的故事内容。它们的魅力所及,不但留传于古老的中世纪,也活跃于19世纪的近现代,吸引无数的作家知识分子去更新挖掘。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就以其天赋的笔触将奇丽的色彩,悲壮的情感赋予了澳大利亚的一位家喻户晓的绿林好汉内德・凯利。他以其写给女儿的书信的独特形式,将?我们进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草莽天地。看那群化身民间正义与自由精神的“盗匪”,因何落草、因何为寇,如何行侠、如何复仇,怎样与那些貌似君子的国家机器们周旋,又如何为那些受尽欺压的人们谋取幸福。彼得・凯里以浪漫之笔,从人们记忆中析解出“凯利帮”的历史,娓娓道出官逼民反的侠义故事之所以永远动人的魅力所在。本书曾获2001年英国图书布克奖。 -
赫伯特的奇幻人生
本书的原著名为Illywhacker,是澳大利亚俚语,类似于英语俗语con-man,若以中文来说,可理解为粤语中的“老千”。 小说以倒叙方式,讲述了一位139岁的老人赫伯特•白杰瑞“以骗度日、以拐为生”的一生。这个富有魅力的“坏蛋”,一个多世纪以来闯荡整个澳洲,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经历了丰富奇幻的人生。他造过房子、当过飞行员、推销过汽车、卖过艺、坐过牢,还四处拈花惹草。他所历经的那些如风暴般混乱、疯狂、诡异的奇遇,再现了澳洲大陆上一个时代的文明风景。尽管命途多舛,他却以荒诞不经和公然扯淡的态度安然对待,俨然是那个时代的澳大利亚国民性格的化身,折射出澳大利亚人追求个人与民族理想的现实困境。整部小说虽然是以超现实手法虚构而出的故事,但也充满子孙三代家庭的传奇和温馨,从真假莫辨、鱼目混珠(例如老人具有隐身术和过人的偷窃工夫)的矛盾中,透露出人性的尊卑和冷暖。 作品写作形式多变、手法新颖,将历史与现实糅合,黑色幽默、寓言、科幻融为一体,是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与传统叙事的完美结合。这种怪诞又真实、轻松而严肃,神秘色彩及象征主义并存的写作手法令作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
奥斯卡与露辛达
彼得•凯里布克奖获奖作品 一场疯狂的赌博,两个狂热的赌徒,残酷的命运捉弄了他们…… 谁才是这场爱情豪赌的最后赢家? 同名影片由拉尔夫•费因斯、凯特•布兰切特联袂主演,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奥斯卡与露辛达是对可爱的赌徒,奥斯卡是一名虔诚的牧师,露辛达则是富有的女继承人。在自英国开往悉尼的轮船上,两人因赌而结缘,从此开始了两人离奇、纯真的爱情篇章,然而冷酷的外界对他们却充满了敌意。为了表达对露辛达的爱,奥斯卡和她进行了最后一次赌博。他请露辛达建造一座玻璃教堂,由自己负责运送给哈西特牧师。露辛达有意将财产转让,便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按照预想,无论输赢他们都将赢得彼此的爱情,然而残酷的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