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事件争论史
《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内容简介: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他们残害杀戮了无以计数的战败投降的中国士兵、俘虏以及普通市民。尽管历史资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证据确凿的史实,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们固执地为否定“南京事件”而“争论”至今。《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将严谨地追溯、考证“争论”事件的整个过程,指出“否定派”所持论据中的破绽、识破其花招,拷问滋生如此“争论”的日本人之历史观。 -
The Rape Of Nanking
-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讲述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遭难者达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中国人排起来,可以从南京连到杭州;这三十万中国人的血,凝起来有一千二百吨。然而,日本至今尚有人根本上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尚有人著书撰文为侵略者开脱罪责。而我们国内尚无一部较全面、较完整地反映这一事件的著作。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从纪实文学方面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以详尽的事实和资料,将这一事件的始未告诉给读者。《南京大屠杀》出版十多年来,已印有大陆及港台的十几种中文版本,并有英、法、日等外文本出版发行,在海内外广受好评,先后获《昆仑》优秀作品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及徐迟报告文学奖等。 -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写作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这些文字对中日交战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政治是非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
被遺忘的大屠殺
Iris在一九九七年之前寫作《南京大屠殺》一書時,由於每天接觸到大量的日軍殘暴屠殺中國人民的具體史料,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該書出版之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學術界和讀書界的好評,連續十個月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洛陽紙貴,並被《紐約時報》列為優良讀物,讀書人書評(Bookman Review syndicate)稱讚它是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本書從三個不同度—日本人、中國受難者與當時在場的歐美人士的敘事觀,點,全方位地呈現整個大屠殺事件;另一方面,抽絲剝繭地檢視這長達五十多年的黑暗勢力,探討日本政府如何處心積慮地抹煞世界對大屠殺的記憶。 寫這本書毫無疑問需要無比的勇氣,面對無法想像、不忍卒睹的殘忍暴行,絕大部分的人反應是別過臉去,只有最勇敢、最有正義感和最義憤填膺(sense of moral outrage)的人才會對這些暴行加以正視、凝視,甚至審視。 作者蒐集海峽兩岸、歐美、日本許多第一手資料並且整合大屠殺倖存者的訪談紀錄,重新呈現南京大屠殺的完整面貌。過流利、細緻的文字,讀者可以完整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始未,同時省思歷史事件留予世人的寶貴教訓。 教訓要記取,仇恨要遺忘;只有在見證了人性的醜惡之後,仍能保持寬容、保留對人類的熱愛,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者。 - 長久以來,日本政府一直想盡辦法抹滅大屠殺的罪行,更企圖讓侵略中國的行為合理化,更可悲的是:西方各國甚至中國自己竟然也同等壓抑這段南京悲歌。身為美籍華人的作者,憑著幼時雙親敘述大屠殺慘烈故事的記憶,抽絲剝繭找出南京浩劫的真相,寫成第一本討論南京大屠殺的專書。作者蒐集大量檔案資料,親自走訪南京、日本等地,訪問倖存者、受難家屬、目擊者、施虐者並親見當年留在淪陷區的外籍商人、傳教士、醫生、記者等留下的日記和影片,同時與歷史學家深入討論,完整呈現一段不容歷史遺忘的悲慘事件。 -
魏特琳日记
已尘封60多年的《魏特琳日记》,首次以全貌与读者见面。� 日记全文50多万字。《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之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淇日记以保持原始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人,一位女性、大学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日记具有其他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首先,《魏特琳日记》记载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进行殖民统治的全过程,它的翻译出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和沦陷时期南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其次,由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所写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第三,魏特琳女士爱憎分明,感情真切,想像力丰富,其日记文笔优美流畅,可读性强。正是由于魏特琳日记的重要价值,章开沅先生编译的《天理难容》和朱成山先生主编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外籍人士证言集》,都曾节译魏特琳日记中有关记载南京大屠杀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