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
拉康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20世纪有国际影响的理论家和思想家。本书在国内外现有拉康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探讨拉康理论的成因、特质及其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文化批评的影响,以有助于国内文艺界和理论界认识拉康与西方后现代文化批评,从而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借鉴资源。全书深入浅出,对国内的拉康研究的推动有积极的影响。 -
Less Than Nothing
For the last two centuries, Western philosophy has developed in the shadow of Hegel, whose influence each new thinker tries in vain to escape: whether in the name of the pre-rational Will, the social process of production, or the contingency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Hegel's absolute idealism has become the bogeyman of philosophy, obscuring the fact that he is the dominant philosopher of the epochal historical transition to modernity; a period with which our own time shares startling similarities. Today, as global capitalism comes apart at the seams, we are entering a new transition. In "Less Than Nothing", the pinnacle publication of a distinguished career, Slavoj Zizek argues that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not simply return to Hegel but that we repeat and exceed his triumphs, overcoming his limitations by being even more Hegelian than the master himself. Such an approach not only enables Zizek to diagnose our present condition, but also to engage in a critical dialogue with the key strands of contemporary thought - Heidegger, Badiou, speculative realism, quantum phys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s. Modernity will begin and end with Hegel. -
雅克.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
本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在拉康思想的语境中去阐释拉康,从而具体解释拉康如何将语言学引入精神分析中的每一个问题,如无意识,需要、要求和欲望,想象、象征和实在,以及自我、主体和他者等等,从而创造性地重新解释了弗罗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 -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
两年前作者的第一本书,英文版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很受欢迎,但他却始终以为,这本书的成就远远超过前者:因为这是一本理论性作品,不像《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的一系列逸闻趣事和电影脚本那样不系统。 每一位读者的反应对作者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如果有人说:“读过《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那些精彩内容之后,再读这本书令人感到有些乏味,有些失望,”那么,他显然没有理解这两本书的核心论点。迄今为止,作者的态度仍然是:不想谈论《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一书的读者,对《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同样应该缄口不语。 第二版前言:独自在理性范围内享乐 通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艰难之旅——从能指的逻辑……——……到黑格尔的辩证法——行为——战时的禅宗——宗教——再谈行为——意识形态——存在着一种减法政治吗?——拉康和巴迪欧——多余—享乐 导言:一个玩笑的命运 第一部分 合众为一 第1章 论这个一 一、主人能指的诞生 不可分析的斯洛文尼亚人——让皇帝穿上衣服!——“缝合点”——“作为另一能指主体的能指”——为什么道德是阴谋的最黑暗领域? 二、如何数零为一 德里达:黑格尔的读者——作为“反思决断”的认同——“上帝是……”——“性质的交叉交换”——那个“能指的逻辑”——被主体化的结构——“主体的隐喻”——黑格尔的“一个一” 第2章 反复无常的同一性 一、不可能性 黑格尔的“一元论”——“精神的无声编织”——“从虚无通过虚无到虚无”——不可能性的条件 二、反映 重新标记的逻辑——被重新标记的深渊——从失败的反映到反映的失败——镜子的锡箔 第二部分 逻辑辩证法及其不足 第3章 黑格尔的语言 一、着眼于我们的凝视 如何研究失败的整体——思辨同一性的匮乏——语言及其限制——关于所有的争论 二、缺席判断 “言语是一头大象”——“性化”的种种悖论——必然性如何源于偶然性——“在多于父亲自身的父亲之中” 第4章 关于他者 一、歇斯底里症、确定性和怀疑 黑格尔学派的维特根斯坦——黑格尔的歇斯底里戏剧——“我思”与强制性选择——“客观确定性”——从A到S 二、“形式方面” 一个幽灵的历史——言说与欲言之意——黑格尔的述行成分——再谈“理性的机巧” 第三部分 附带的花岗岩常规 第5章 吉人自有天相吗? 一、为什么一位辩证学家应该学着数到四? 三位一体与其余数——新教主义,雅各宾主义……——……和其他“消失的调解者”——“敲击你的手指……”——为什么真理总具有政治性? 二、意识形态“丢失的链条” 自我指涉的结构及其虚空——叙述起源——所谓的“原始积累”——一个有限整体的悖论——康德哲学的那物 第6章 一物生非 一、物神崇拜类型的变体 为什么萨德是康德的真理?——“极权主义的客体”——“我知道,但还是……”——传统的、操纵性的、极权主义的权力 二、“国王是一个物” 国王的两个身体——列宁的两个身体——如何从大众中提取选民呢?——“主人的假设”——国王是虚空的位置持有者 译后记 -
敏感的主体
《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从精神分析理论为武器重新肯定了笛卡儿的主体概念。自从笛卡儿提出“我思”这个主体的幽灵以来,所有的学术力量都加入了旨在驱除这个幽灵的神圣同盟:从现代蒙昧主义和后现代的结构主义,到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论家和黑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的辩护者,到认知科学家和深度生态学家,再到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力图重新肯定笛卡儿的主体,它分别从三个主要领域来论述主体性:德国唯心主义传统;后阿尔都塞的政治学;以及从(大写)的主体向多样的主体立场和主体化的盖然性转换的“解构主义者”。《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提出了我们如何在一个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补充,即自由民主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重构一种左翼的反资本主义的政治谋划这一棘手问题。 -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sychoanalysis
Using the concepts developed by Lacan to analyse the inner logic of Freud's thought Samuels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Lacanian theory and traditional categories of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