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厭其煩
陳綺貞的第一本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圖文書。 如同她的專輯 如同她散落在不同歌手間的詞曲 也如同她每一場大大小小的的 LIVE 演出 書,只是陳綺貞另一種創作的展現 當然,您一定不會覺得奇怪 對於一個會寫東西又剛好是「歌手」的人 出書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但,對於一個唸六年哲學系 長期失眠 想法很多 習慣過度自我要求 甚至常常在創作過程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人而言 它真的不是一本想當然爾”輕易”成就的歌手書 在這裡,請你暫時拋開歌手陳綺貞的身份 歡迎你用一種對”作家”要求的嚴苛來閱讀它 看她如何把輕鬆的,溫暖的,敏銳的,奇想的,歇斯底里的情緒 變成與歌詞迥然不同,又自成一格的文字 關於書的影像 綺貞攝影作品 綺貞是我們週遭見過最「勤於」偷窺的人 說她有很多的工具 不如說她有很多看的角度 我們一定見過同樣的藍天 街道大樓 公共廁所 流浪狗 但在綺貞的記錄之下 便成樂章 情節 呼吸 和 隨想的故事…… 就像某位詩人曾經說過: 『我沒有辦法克制自己不去描寫任何的當下的情況……』 生活的趣味 原來只在隨處發現與珍惜 關於放大鏡 綺貞的 idea 要說一說放大鏡 如果給你一把放大鏡 也許用來放大昨晚的夢境 也許放大容易失效的記憶 也許只是放大兩人之間的距離 也許……你看見了什麼? 這個貼心的小趣味 當然是那個陳綺貞的主意。 陳綺貞 不厭其煩 一二三,二二三 一而再,再而三 在音樂之外,在睡著以前。 陳綺貞早晨的世界,有夜裡的溫度。 把醒與睡的規則,相互越界偷渡。 還要在半夜三點躲在廁所,把靈魂照相存證。 這不是陳綺貞寫的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書。 放大陳綺貞 陳綺貞的不厭其煩 如果給你一把放大鏡 也許用來放大昨晚的夢境 也許放大容易失效的記憶 也許只是放大兩人之間的距離 和陳綺貞一起,發現生活所有細節 證明可以活得,不厭其煩 這不是陳綺貞寫的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書。 陳綺貞的生存試驗 不厭其煩 為了知道最適合的生存方法 進行以下試驗: 一、長期失眠,忘掉陽光的滋味 二、用LOMO相機每天拍一張照片 三、蒐集不常用的字眼 四、放大一切,從你的手開始 五、重複步驟一,不厭其煩 這不是陳綺貞寫的書。是她用LOMO相機,筆,吉他,失眠的晚上,許多游泳證和門票,整體導演的一本書。 -
不在他方
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 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 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七張單曲、無數次巡迴演唱會之後 我們終於等到陳綺貞的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 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裡;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歌壇創作才女陳綺貞從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以來,始終維持一貫清新獨特的風格,長髮、木吉他、乾淨而溫柔的嗓音,輕易將人喚進恬靜美好的迷人裡,詞曲綻放療癒的光,風靡華人世界,為一整個世代留住純真。然而除了歌手身分,私底下的她亦熱愛攝影與寫作,對她而言,攝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尋常」記憶的封存,而文字則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尋與探索,這本散文集緣起於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說:「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啟動,寫作,讓她心甘情願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三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經時光沉澱,澄靜而純粹、趨近於心,貼近日常與真實的感受,不喧譁的思索。 *看見 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著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出、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遇見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史瓦濟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坐看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了一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產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出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 *日常 隨筆,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回憶大學住宿日子、拔牙的體驗、台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裡反覆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不時流露她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 *創作路上 靈感謬思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向內心深處行去,關於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張鐵志等作家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歷程與態度。 -
文艺风象·消夏
西瓜的清甜,蝉鸣的颤抖,环球旅行的机票; 漫天都是炙热的阳光,满街夹脚拖鞋噼啪噼啪地走过。 夏天又到了。 我喜欢的那个女孩,一整个夏天,都会穿各种花团锦簇的裙子; 隔壁宿舍楼的男生,一整个夏天,都会在公共水房里泼水嬉闹; 马路对面的照相馆,一整个夏天,都在拍摄毕业留念和婚纱照。 …… 仿佛一到夏天,那些名为闲散、梦想、欢乐和惆怅的情绪, 好像都来得格外容易。 时间有无数个交替轮回的瞬间, 地球上有无数个经纬度的交点, 一想到你还在和我共享同一个夏天—— 我们那个漫无止境的夏天啊, 好像有清风洞穿胸膛,瞬间贯通千言万语。 本期特邀: 2010年华语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著名独立音乐人——陈绮贞 蝉联18、1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乐团奖,超人气创作型独立音乐乐团——苏打绿 曾入选2004年威尼斯影展,执导曾获台湾金马奖影片《盛夏光年》的台湾著名新锐导演——陈正道 曾入选法国杜维尔亚洲影展,凭借影片《听说》入围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提名,获选第5届日本大阪亚洲电影节「最受欢迎电影人气大奖」, 台湾新人导演——郑芬芬 共聚文艺风象,缔造极致文艺,诠释完美之夏 创作阵容: 落落、安东尼、阮筠庭、猫某人、冯天、Rebecca、曹小优、苜暖、GAKU、田中十洋、阿淳等。 精彩人文: 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零距离专访,超越时空限制,实现一场淋漓尽致的零时差盛夏之旅 检阅这个星球上全部精彩细节,纵情倾吐夏日情结与全世界的夏天同步 ——《文艺风象·消夏》136页主刊+16页别册《时差》,定价18.00,7月15日全国隆重上市 编辑推荐: 用视觉感染心灵——这无疑是《文艺风象·消夏》为自己设立的目标,也是主编落落在成功完成2011年个人精选图文集之后,总结制作经验与编排技巧,决定的又一个高水准选题企划。 本期杂志围绕“夏”这个感染力极强的关键词,大量运用国内外摄影加强视觉效果,采访了包括知名音乐人、著名文艺电影导演,并且向居住在海内外五地的代表发出邀请,带来了一个拥有世界视角的完整之夏。 -
不在他方
探险家把新大陆都发现完了,现代人只能往内心去挖掘探索。 载体也不再是帆船、马和飞机;而是爱、书信和梦。 一样的是,都需要勇气。 —————————————————————————— 以书写铭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远方。 十六年,六张专辑、七张单曲、无数次巡回演唱会之后, 陈绮贞的第一本散文集 。 这是一本关于追求的书, 探索的对象是现在,是这里; 不属于过去或未来,也不在他方。 —————————————————————————— 歌坛创作才女陈绮贞从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以来,始终维持一贯清新独特的风格,长发、木吉他、干净而温柔的嗓音,轻易将人唤进恬静美好的迷人里,词曲绽放治愈之光,风靡华人世界,为一代人留住纯真。除了歌手身分,她亦热爱摄影与写作,对她而言,摄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寻常”记忆的封存,而文字则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寻与探索。 这本散文集缘起于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当书写开始,便是显影的启动,唯有写作,让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记录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繁多日常里筛选出来的微小意义,只因生命是一种探寻,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 —————————————————————————— ◆看见 记录旅行途中的思索与观察,有人情的温度,亦烙印着他方的色泽与律动。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顶看日出、看夕阳;以拍立得相机为遇见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为礼物;在斯威士兰看着在草原上徒步走远的人、提着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旁,坐看满天飞舞的鸽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场,买了一个吐司架和从没见过的小相机;躺在花莲的产业道路旁,拿着手电筒和观星盘,试图找出十二星座……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时此地。 ◆日常 随笔,碰触界线或跨越界线的驱力,蠢蠢欲动的文字引领思维探险,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陈绮贞回忆大学住宿的日子、拔牙的体验、台北早餐店的气味、晨起的漫步、阅读的陶醉、聆听演唱会的悸动,以及在音乐里反复迷失与寻找自己的历程,不时流露她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对台北的深深眷恋。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写作,好像有个对象可以倾诉,又不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是以“挟带着不确定的忧虑”。撷录7封2012年《不在他方》剧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间,寄给每一个正在阅读的你。 ◆创作路上 灵感缪斯的追寻,每一次提问,都向内心深处行去,关于书写、阅读、音乐与生活节奏,揭露“故事”带来的冲击,同时亦收录陈绮贞与骆以军、詹伟雄、陈德政等作家的对谈文字,完整呈现她的创作历程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