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
深圳一石
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你,是我的惊雷。
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它们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去的。读《诗经》就好象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是《诗经》里的美的生命力所达到的地方,从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的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的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懂得一点《诗经》里的植物,对我,则可以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内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对今天我们生活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它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飘渺,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就更真实一些。
从单纯心性的感受这层意义上,《诗经里的植物》的题材,也就只能是一本散文集,对我来说,它还是我的尽了心力的读书笔记。对于能够翻开这本书的阅读者,如果你开始阅读,并且在心上泛起看不见的微笑,可能你不知道,对于完成这本书的作者来说,该是有多么的欢喜。他不是感激你的阅读,而是感激在他孤独的阅读里获得了某些从你的欢喜中所溢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相互的阅读里成了一种你和作者之间的共有之力:在欢喜的情境中,体会一种心灵愉悦的反省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