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兼容并蓄的杂家
《〈吕氏春秋〉:兼容并蓄的杂家》以突出“兼容并蓄”这一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初版的书名《杂家帝王学:(吕氏春秋>》是丛书编者建议采用的。)“兼容并蓄”虽然是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但能否择优“兼容”却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深刻吸取了秦王朝覆灭的教训,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政治思想和政治措施采取“霸王道杂之”,于是有了汉朝的盛世:文景之治。令人惊异的是,汉初崇尚的“黄老之学”,“霸王道杂之”与《吕氏春秋》的主张十分近似。《吕氏春秋》指出:“前者是事后总结得来,后者是事前预先规划,中间隔了一个秦王朝。秦王朝的产生和崩溃,是汉初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的契机,它雄辩地证明了《吕氏春秋》思想的卓越和预见的可贵。”同时,这也说明了“兼容并蓄”不能是简单地凑合,而是根据现实情况,选择、综合各派优秀思想,才能成为新的思想体系。 -
左传 吕氏春秋 战国策
《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内容简介:《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记载了上至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间近300年的历史。《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学说的代表作。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下三千宾客编纂而成,含8览、6论、12纪,共160篇。该书兼收并蓄,细大不捐,以儒家为主流,以道家为基础,旁采名、法、墨、兵、农、阴阳诸家之长,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同时保存了医学、音乐、天文历法及农业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文章明朗犀利,故事、比喻、议论有机结合;成书之后,曾在成阳市门发布公告,能增益一字者悬赏千金。汉兴起后,吸取亡秦教训,王霸并用,崇尚无为,与民休息,许多方面与《吕氏春秋》里表达的思想一致。《战国策》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共33篇,490章,记述了从三家分晋到秦二世即位之间240余年的历史。相传为各国史官所作,后经刘向整理编辑后定名为《战围策》。全书为叙事体,以记言为主,以国分类,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
吕氏春秋.淮南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由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分别组织宾客所写的著作。全书思想杂采百家而庞然无统。但使今人感兴趣的是这两部书积累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资料:大量的神话传说,旧史佚闻,前人遗语,古代的科学知识,以及早已湮灭的家派学说。这两部书的文章,述事简洁,说理晓畅;《淮南子》尤其写的词翰美富,色彩缤纷。《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早在汉时即有注本,今为普及而作白文本。本合订本的底本前者采用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于后者采用刘问典的《淮南鸿烈集解》。本书之标点、分段,《吕氏春秋》沿用陈氏本;《淮南子》则由杨坚先生参考前人圈点进行标点及分段。本书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
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