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
-
耶儒对谈(套装上下册)
《耶儒对谈:问题在哪里?(套装上下册)》收录了迄今为止儒家与基督教间所进行的最全面的学术对话。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四十余位海内外一流学者,从“生存:问题和关注”、“交流:动力和进路”、“互动:过去和未来”、“宗教、政治、社会”四个层面入手,全面、深刻地触动了牵涉耶儒关系的几乎所有关键议题,既有心灵交会,又有激烈交锋。 -
弟子规四十讲
《弟子规四十讲(经典版)》主要内容简介: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随顺人生的真理来处事待人。有一位老师说在学《弟子规》以前看了很多圣贤书,觉得自己善根非常深厚,有时候还蛮佩服自己的。结果学了《弟子规》以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很多很基本的做人道理,如孝都还没有去落实,所以她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很认真地学《弟子规》。所以我们说修行修行,要修正行为。发现自己的过失,你才会愈来愈明白,当个明白人,从而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修行。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一个“入则孝”就能解决你小孩所有的问题。当孩子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会不会生活颠倒?当他知道“德有伤,贻亲羞”,他会不会没责任心?当他知道“亲所好,力为具”,他会不会懒惰?当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会不会兄弟不和?都不会。他也不会去欺负别人的孩子,因为他知道当孩子受伤害,父母最痛苦,他这份同理心自然而然延伸开来。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从这个原点扩散开来的。一般的企业培训员工都培训什么?怎么把东西卖出去。而这家企业用《弟子规》,是希望员工在他这里能够成长,能真正学会做人做事。有他的这一份孝道和对下属的关怀、栽培之意,从亏损七八亿到现在,企业发展得很快速,也很成功。现在很多的企业为什么不能长久?因为它们都没有回归到根本的做人态度,很多人是倒下来了,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倒下来。 -
吾道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儒家与自由主义
本书是“三联・哈佛燕京学术系列”的一辑,刊登了当今世界人文学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荟集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对人类面对的各重大问题的思考。 -
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
本书是作者17篇文章(包括一篇访谈)的汇集,这些文章并非一时之作,所以在形式上也不是一本有着系统构思的专著。但全书确实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启蒙反思,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本土化提供理论的支持。通过对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反复申辩,既充分尊重多元化与本土化,又申明对全球化共同价值追求的必要,于是文明对话便成为必然。文明对话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互动保驾护航,也激励了本土文化与传统文明在面对各种全球性重大问题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即可为这种回应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 对话本质上是一种倾听的艺术。对话将生成一种双方都未曾料到的新视界。诸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文明对话首先预设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它承认平等和差别,平等意味着彼此信任,差别意味着互相尊重。作者杜维明说:“对话一定不能被视为一种说服的开场白”。文明对话的目的,是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向不同的视野开放,并且分享真知灼见,所以,对话乃是扩展我们视野、深化我们自我反思以及开拓我们文化意识的机会。作为众多文明形态之一的儒家思想,理应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为全球伦理提供可贵的价值资源。不对话、不学习、不交流的本土文明,就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其结果可能是自行隐退。而这,显然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