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戏新谈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内容简介:“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
故都宫闱梨园秘史
《故都宫闱梨园秘史》原为著名的戏剧史论家徐慕云先生于三十年代为上海《申报》“游艺界”专栏所撰写的连载文章,记录了清末梨园,特别是与清宫密切相关的名人逸事、掌故趣闻。《故都宫闱梨园秘史》从原有的一百五十九次连载中,精心筛选六十四篇,分门别类,编辑而成。 《故都宫闱梨园秘史》虽是七十余年前的文字,但叙事、状物、述人皆真切具体,自然传神,令人读来颇有兴味。《故都宫闱梨园秘史》与徐慕云的另一部著作《梨园外纪》在时间、内容上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一幅京剧从成熟到繁荣的历史的生动画卷。 -
中国近世戏曲史
《中国近世戏曲史》之作,出于欲继述王忠悫国维先生名著《宋元戏曲史》之志,故原欲题为《明清戏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国近世戏曲史》为名也。称之为“近世”者,以戏曲在唐以前,殆无足论,至宋稍见发达,至元勃兴,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间,显然有可划为一期之差异存在。即元代以北曲杂剧为盛;而明以后则南曲传奇,极形全盛。且王先生编戏曲史也,划宋以前为古剧,以与元剧区别,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 -
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
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宁波人。曾执教于北京孔德学校,并受聘于北京大学文学院,继鲁迅先生之后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 马隅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在抢救、保存我国古代小说戏曲资料上贡献颇多。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用力最勤,是继鲁迅之后潜心于小说史研究的大家。但建国后他的研究和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书所收入的马廉古典小说戏曲作品,首先是他生前及身后正式发表的作品(包括译作)。其次,是编者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隅卿杂钞》中辑录出的一些手稿。由于马廉书海内瞩目,本书亦收入了马廉自编的《不登大雅文库书目》。 所收他关于小说戏曲研究、目录学、《录鬼簿》新校注等内容,大体上能反映出他在小说、戏曲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些内容,对于今天致力于小说戏曲研究的人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
《元本琵琶记校注》,南戏剧本,系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是南戏的代表作。《南柯梦记校注》系根据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 -
唐滌生的文字世界 ─ 仙鳳鳴卷
唐滌生,廣東中山人,一九一七年六月十八日出生。他是中山縣翠亨村紀念中學的畢業生,其後遠赴上海進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日寇轟炸上海時,他返回香港進入「覺先聲劇團」做撰曲工作,後來轉為編劇。他的編劇師父是名編劇家南海十三郎。 唐滌生的作品在粵劇範疇中,如奇跡般的屹立了半個世紀。本書是第一本以粵劇作家為研究對象的著作,作者除了細緻地做了許多研究、考證、分析的工作,還對唐滌生的作品、仙鳳鳴的演繹有著極感性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