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的悖论
自欧风东渐,现代性以疾风暴雨之势在中国登场,古老的东方社会发生了大变化。若自其变化而观之,古代与现代之间诚然存在断裂;而若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盈虚如彼,而卒莫消长”。或许,这就是现代悖论所在。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到底层社会的万家优乐,宏观如须弥山,微观如芥子尘,现代性的悖论,也引发了思想界的一连串悖论……本书选编了《读书》杂志1995年到2009年是思想评论经典文章,包括葛剑雄的《乱世的两难选择》、崔之元的《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吴敬琏的《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冯象的《正义的蒙眼布》、李泽厚的《课虚无以责有》、江平的《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王跃生的《全球化时代的“山寨现象”》等等,均为思想评论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文章。 -
尼采的幽灵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米歇尔·福柯、乔治·巴塔耶、雅克·德里达、尤尔根·哈贝马斯、吉尔 、德勒兹等英、美、法、德、意等国著名学术大师的20篇文章,全书约40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尼采关于哲学、权力意志、心理学、戏剧、艺术、现代性、宗教、谱系学、解释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思想;这些学术思想大师对尼采思想的评述;海德格尔、本杰明、德勒兹等人在其学术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所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本书通过整理、汇集百年来这些西方学术大师对尼采思想的解读,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对尼采的解读介绍给中国读者,作为中国学界进一步解读尼采的文化和思想资源。 对于欧洲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尼才,百年来西方学术界有许多争论和研究。本书则是从浩瀚的文 丛中精选了近年来世界公认的西方著名思想家的作品。作者的强大阵容是本书最具吸引人的特点之一。书中的任何一位学者都是中国学界熟知的西方著名学术大师。书中涉及的内容之广泛,哲理之深邃,使本书成为一本在尼采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书。 -
弗洛伊德的美学
在我国,关心精神分析学派的人中有很大部分是作家、艺术家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文艺有兴趣的同志,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弗洛伊德的艺术观点和艺术研究方法的全貌,了解这些观点、方法在世界上的流传影响情况。这本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本专著。这本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从一个理论发展的较高层次回顾弗洛伊德的艺术思想,为之勾勒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译者以为,读者先看这本书,然后去阅读弗洛伊德的一些大部头专著,会比较容易地找到自己所关心的段落。而如果读者已读过许多弗洛伊德的著作,再来看这本书,仍会发现,有些曾在自己眼皮下滑过的字句中,包含着被忽视了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
呐喊
从《一无所有》的第一声呐喊,到’90现代音乐会的群星璀璨,从’94红�中国摇滚势力的桀骜飞扬,到星殒人散繁华落尽满纸唏嘘,中国摇滚经历了一个伤感的轮回。 然而,在轮回之外,在宿命之后,在繁华与衰败之下,是中国摇滚人彷徨的坚持,迷惘的奋斗,尴尬的希冀,真实的人生,是微弱却又炽热的摇滚精神。 本书以数十位摇滚圈内外人士专访实录为基础,客观记录中国摇滚乐二十年风雨历程,细致展示摇滚人的生活状况和创作心态,深入思考中国摇滚乐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下一个时代尚未来临。在此彷徨无着之际,且听这一声呐喊――为了中国曾经的摇滚!因为先前发生的后必发生,因为在我们的结束中有我们的开始。 -
欧洲爵士素描
王昕的《欧洲爵士素描》是当下对于欧洲爵士乐的最重要述评读本。诞生在美洲大陆上的爵士乐,事实上在欧洲充当了古典音乐的另一种发展可能,而欧洲人的智慧,也在其中尽显无遗。从伦敦到巴黎,从布拉格到莫斯科,从柏林到阿姆斯特丹,从罗马到雅典,欧洲每个地方的爵士乐都有着独特的气息,值得用心去听。 -
历史的刀锋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又摆到了读者面前。 “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笔走偏锋,从独特的视角解析历史,并告诉我们: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 消除“历史的距离感”, 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放于漫长历史长河与广阔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本书别具匠心地找寻到中国历史大事件的黄金锲入点,选取了11位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方面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巨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以超越的视角和新理性的历史观,兼容并蓄,重新定位如下历史个人: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柱。我们读后会发现,他们沉重的呼吸,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轨迹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