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大革命讲稿
本书是作者担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座教授之时,于1895-1896、1896-1897、1897-1989、1898-1899学年授课所用,其后由其弟子整理出版。阿克顿本人生前曾以其不完善为由拒绝出版本讲稿,阿克顿的多个文献目录中亦未收入本讲稿。但其重要思想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叙述极端稀缺的情况下。而且,本书具有阿克顿著作的典型风格:渊博而无滞涩,机智而不卖弄,叙述流畅而逻辑清晰,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相信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具有浓厚兴趣的中国读者,会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
改革及其敌人
《改革及其敌人》是“郑永年看中国”系列之一,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国内政治(主要是政治改革)的评论文章。 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政治改革的进程。但恰恰对于政治改革,中国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少。左派和右派之间的争论越来越 空,越来越情绪化。本书作者郑永年先生认为,无论是左派的恐惧主义还是右派的幻想主义,都没有出路。政治不改革已经造成了诸多非常深刻的负面结果,威胁到执政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改革如何进行,又不能不顾中国现实,牢牢抱住西方的教条。中国必须根据自身的 政治传统和历史轨迹,找出适合自身条件的改革途径。这是一项充满矛盾和困难的伟大事业,处处呼唤着政治家的理性、魄力和自我约束。 本书围绕政治改革这一宏大题旨,按照变革中的精英政治、腐败治理、渐进开放、意识形态重建、民主的中国模式、政治改革的基本议程等重要主题,对中国式政治制度建设作了独立、独到的探索。 -
反思“中国模式”
《反思“中国模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特别是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应对,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本书收录了许纪霖、秦晖、资中筠、章百家、乔纳森?安德森的中外学者及其他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的文章,对当下引发热议的“中国模式”及“中国模式论”予以了客观、理性的审视,并侧重以质疑者的姿态对“中国模式”所蕴藏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反思,见解不凡,令人深思。 -
土地的黄昏
这是一本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乡土文化结构、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时间、空间、器物、实践的符号分析,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各个层面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对乡土社会的“事实呈现”,该书进一步将分析引向农民心理学、乡土哲学和精神现象学领域,可视为一部乡土文化“小百科”。该书将理论逻辑融会于文学叙述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内容简介:过去30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的大部分普遍观点都受到了马克斯韦伯的影响。韦伯强调.加尔文主义和新教伦理——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追逐财富的合法化——作为一种教义,促使了理性生产和交易这个极具特色的西方制度的产生。但是,资本主义的起源有两方面。如果其一是韦伯强调的禁欲的话,那么另一个就是贪欲,这是桑巴特著作的中心论题,但他的著作在那个时期几乎完全被忽视。 -
信心与希望
该书收入温家宝总理2009年和2010年两次与人民进行在线交流以及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的内容,同时收入与这三次活动有关的侧记文章,并配有温总理近期考察调研的珍贵图片31张。极具文献、收藏价值。 温总理在访谈中涉及到中国经济走势、民生大计、教育问题、中美关系、反腐倡廉等一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从容自信,真诚感人。原汁原味的访谈实录,充分体现出泱泱大国总理的风范和亲民爱民的情怀。 阅读本书,是广大读者一次不可多得的与温总理“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本书权威、真实、生动,对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对进一步认清社会转型期并存着的机遇和挑战,对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都有积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