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身事内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主要内容:宏观就是这样,永远有人在悲观时更悲观,有人在狂热时更狂热,也有人冷眼看世界,更多人是墙头草——两边倒。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水”就是资金。巨大的资本要流向哪里?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价格足够低,二是规模足够大,三是流通性足够好。 宏观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迟早都要面对一个现实。 如果不能直面全球化背景下的资金大流动、产业大分工,如果不能直面中国经济正处在大爆发之中,就不容易看懂今天的中国经济。 在中国经济大爆发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努力的目标难道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我们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中国经济应该走向何方?“和谐社会”是否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而已? -
新常态改变中国
-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
-
中国大形势
《中国大形势》创造性地以广视角、大视野,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创富于民”、“均富于民”以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余年,与发达国家还有那么大差距?为什么中国人工资那么低?为什么在中国资产百万仍不能算作富裕?中国未来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 -
增长的迷思
《增长的迷思: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发展》内容简介: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海外中国问题研究急剧扩展,世界上到处都在述说着“中国故事”。关于中国的“统治说”与“崩溃说”在全球文化语境中各执一端、相互矛盾,这其中包含多少学理上的探究和现实中的策略尚待更进一步的讨论,然而,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在当代全球体系下,“中国”已成为全球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词汇。“中国研究”正牵动着世界相关领域专家的问题意识。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渐成“浮云”?“新”贫困人口层出,如何实现公平?全球争夺石油战中,中国能否胜出?《增长的迷思: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发展》收录了世界各国知名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思考,分别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问题、能源问题、环境与粮食安全问题、科技与知识创新问题、前景等六个方面加以阐释。所选文章均为外籍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学术探讨的第一手资料,集中呈现了海外学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