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传播动力学
《大众传播动力学:数字时代的媒介》(第7版)(中文版)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特定媒介职业、大众媒介的控制等部分,论述了其历史、现状,彼此的合并、竞争、融合,着重强调了媒介的经营和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了各媒介领域的求职、升职、职业展望等内容,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章后附有要点、关键术语、思考题、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络资源,方便读者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
受众研究读本
《受众研究读本》内容简介:在广义层面上讲,受众(audience)是指大众传播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它不仅仅是大众传播效果的核心概念和考察效果的基点与立足点,而且由媒介、社会与人的复杂关系建构起来的大众传播理论中,受众是一切问题的交叉点,因此,理解受众就是理解大众传播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理解在媒介化社会中被受众化的我们。为此,我们有必要进入眼前这部特点鲜明、结构巧妙的受众研究读本。三位编者深谙受众研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以超一流的布局驾驭着这种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既不按流派或地区编排,也未遵循时间或主题的编辑体例,而是别出心裁地推出三大部分,分别名之曰‘’社会、大众和公众‘’、“个人、影响和效应”以及“文化、社群和家庭”,展现出受众研究跨学科、多层面的思维空间,让人豁然领悟到整个西方传播学的“空间”漂移。奇妙的是,此书并不因此而散乱,而是以媒介与受众关系为主线,展现受众研究的传统及诸多研究路数。与此同时,编者并不像一般的读本那样依研究文献的历史体例而行,而是试图对研究传统进行当代呈现,由此,文献大多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些文献或出自传播学经典作家之手,或出自学术评论家之手,无二不回溯并反思了经典的受众理论与方法,演绎出活的受众研究传统。另外,一反过去的一些受众研究读本的美国化倾向,三位英国编辑努力平衡展示欧美受众研究传统,并通过蒂有欧洲批判视野的学术评论揭示其内在联系与冲突。 -
媒介建构
这本畅销书的第二版采取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方法来研究大众传播和文化研究,即将媒介--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以及这些媒介与文化、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作者劳伦斯·格罗斯伯格、艾伦·渥泰拉、查尔斯·惠特尼和麦格雷戈·怀斯认为:研究大众传播不能与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生活割裂开来,它们彼此塑造和影响。《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探究了社会生活卷入媒介的不同方式,包括体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诸多方面。 第二版的新增内容: ●增加了新的主题,如媒介全球化、赛博文化的兴起,相对于主流的公司媒介机构,本书考察了所谓的另类媒介。 ●在考察媒介与行为、政治、媒介效果、公众、全球化、组织、意义以及意识形态等诸多元素的关系的时候,本书更新了数据和案例以反映相关的变化。 -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在对大从传播出现的社会环境作了一个一般性讨论后,首章讨论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产生逻辑以及定量研究的作用,这是以后诸章的大背景。本书的主体部分对伴随着研究方法逐步成熟而进行的14个研究项目进行了概述。最后一章以不太规范的写法,将这些研究与过去60年来提出并调查过的10个理论联系在一起。 -
真实空间
本书属“保罗·莱文森研究书系”丛书。英文版本由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3年出版。 赛博空间使我们能够到地球的任何角落去访问。然而,保罗·莱文森这本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新著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上,我们还是喜欢让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身临其境。 保罗·莱文森以行云流水之笔,从宗教到机器人做了广泛的探索并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里究竟有何奥秘。本书以迷人的例子穷究太空,穷究我们关于太空的观念。 对每一个面对电脑屏幕遨游赛博空间的人而言,保罗·莱文森这部力作都使人耳目一新;凡是想乘坐航天飞机去遨游或者是在地球这艘飞船上日行万里的人,这本书都能够给予富有哲理的思考。 -
美国传媒史
《美国传媒史》一书会带领读者走近一些伟大的人物,他(她)们为大众传播成为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你还能够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丑恶现象。 如果你希望真正体会什么是大众传播,那么学习历史是必不可少的。从中获取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拓宽对这个领域的认知,并且对与传媒有关的未来的事业做出更富有想像力和更加成熟的判断。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过去的成就、辉煌以及错误将会帮助你理解今日的大众传媒——并且帮助你更好地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