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日志
《三峡日志》主要内容:当三峡成为全中国摄影家注目的焦点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三峡的影像。在这些影像中,颜长江的“三峡”以一种非常化的独特的个人视点,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这是三峡吗?这些影像与我们的习惯发生着冲撞。“我,本生于秭归,即屈子、昭君之故里,长自三斗坪,即今三峡工程建立之处。少小出峡,老大未回。……忽闻黄牛岩下炮声隆,三峡工程已开工,时至今日,清库鼓声动地来,三峡旧筑将拆空(多在一百七十五米淹没线以下),明年人月,水位正式上涨,三峡将为之大变。 我急急启程,与其说是正式邀游,不如说是庄重告别,这最后的三峡,这三峡的最后。 我只能在剧烈晃悠着的三峡之中晃悠,我无法下以朝圣兼之以祭奠的心情,尽力纪录我此刻的真实感受……” 颜长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
扁舟过三峡
-
白帝城
《长江边的古镇》系列图书是作者花费十多年时间走访长江沿途古镇的记录,作者通过实地采风,将现实采风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记录了这些古镇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古镇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许多第一手历史和人文资料,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适合于阅读兼收藏。 本书为该系列的第一本。作者把“白帝城”看作即将或已经“沉入江底的所有城镇”的统称,作者沿着鱼嘴,扇沱、涪陵、珍溪、奉节、巫山、高阳、万洲、故陵、李渡等地采风,记录了三峡两岸的民风民俗、历史传说、山水风光以及移民的现实情景,并以轻灵的笔触,饱蘸深情和依恋,将古镇风貌如画卷般一一在读者面前舒展。作者深入底层直接造访,朝圣白帝城,寻根寻家寻梦,寻找失落的民族历史。 -
三峡记
《三峡记》是已经淹没的三峡的最后的身影。由著名诗人于坚,著名田野调查学者孙敏,著名作家章东磐共同执笔完成。三人花费一年时间采访调查三峡,终成此心血之书。 三峡,是需要英雄和诞生英雄的地方。自古以来,所有认识三峡的人,几乎都是从诗人笔下开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苏东坡等诗人出入三峡,不仅只为了旅游和写诗,他们都是当时的探险家,是能攀岩爬壁、往来峡谷的真英雄,像柳永、吴文英、姜白石这些“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人,想必是一辈子去不了三峡的。 获华文文学年度诗人奖的于坚,是当今中国诗坛中的翘楚。同样身为诗人的他,以壬午年的三峡亲历为主线,剔脂除肉地融入诗歌和典籍,化为贯穿千百年的文学三峡。 忠勇精神,是三峡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屈原、巴蔓子是英雄,三国的刘关张也是英雄,胡琏、张自忠及许多不知名的将士们,更是名不虚传的抗日英雄,是流着英雄血的三峡,成就了他们的忠勇。 当我们在抗日阵亡将士的墓地遗址上,艰难地辨识国民党第六军军长留下的碑文,悼念游荡在峡江上空的忠魂与英灵,章东磐以他敏锐又深刻的笔触,为这忠勇长河写下涕泪吶喊的铿锵史话。 “沿着大江走一定有路”的通则,在艰险的三峡破了例,这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唯一通道,自古只能以舟船渡。长期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孙敏,这回深入川江的乡野闾阎,寻找民间话语里的三峡。 -
三峡记忆
本书采以图文随记的方式,通过一个青年记者的行游视觉为脉络,纪实地反映三峡——截至2003年三峡蓄水至海拔135米;内容涵盖三峡自然与人文,定位于时下畅销的小1/16开本的图文书籍,适合关注自然地理与地域文化的社会读者、中外旅游人士阅读。 -
出三峡记
《出三峡记》从2000年8月13日开始,到2004年8月28日结束,为了三峡工程能够顺利实施,中国政府自重庆、湖北三峡库区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市迁出移民近16.6万人。5年间,《出三峡记》作者16次深入三峡腹地,以文字、图像并行的方式,努力探究、接近这一特殊移民事件的真相,力图把这批“非志愿移民”大迁徙过程的状态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