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改所與政策制定
在激情燃燒的歲月 有一支激情燃燒的團隊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簡稱「體改所」。生存於1984~1989年 — 經濟開始全面變革、社會面臨鉅大變化、觀念充滿激烈碰撞的年代。那是中國1949年以後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體改所在此背景下誕生,成為當時的一個另類:身處「體制內」,卻有很大的自主權;是官辦機構,卻有相當的思想自由度;一群下鄉、當兵回來的年輕人,卻對政策制定起了重要作用。為何會如此?本書也許會揭開部分謎底。 -
從極權統治到韌性權威
中國會民主化嗎?倘若如此,中國會變得更尊重台灣迥異的生活方式與利益嗎?或是中國會成為現代化國家的一個例外,維持一個充滿活力的——作者稱之為「具有韌性的」——威權主義政權?若出現這種局面,中國對台灣地位問題是否還會一如既往地不妥協?台灣和中國不同的政治發展軌跡,受其民眾對政治的文化態度影響程度有多大? 在歷史揭曉之前,沒有人知道這些問題的最終答案。作者希望藉由與讀者討論這些重要議題,讓讀者了解,當中國迅速改變之際,如何讓自己對中國有最新的瞭解。 -
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
《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了在全球化时代新一代政治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秀的著作,必将在关于中国转型的为数不多的重要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自1978年以来,制度变迁成为中国快速的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作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同时从农业向工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本研究考察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层面之一——乡村工业的制度变迁。通过探讨个体,地方政府及其所处宏观政策环境之间的复杂的互动,《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比其他任何著作都更好地澄清了中国城镇和乡村工业的制度背景以及最近产权改革的私有化趋势。 -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
中国的共产主义化被看作是美国外交政策最惨重的失败。本书剖析了从珍珠港事件到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将军的总攻势崩溃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原因。它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在纯理论的基础上和从印象出发的证据上驳斥美国的中国政策,相反,它根据历史的本来面目重新描述了它,因而揭露了我们普遍信念中虚假的东西。它在学术领域里所做的贡献可与伟大的政治家在政治领域里所做的贡献相媲美:它还真理以本来面目。 本书出版于1963年。当时,4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档案尚未解密。邹谠先生主要利用国会听政会和国会纪录等文件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朝鲜战争这十年的中美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这部著作是60年代美国研究中美关系的代表作。 -
Accountability without Democracy
This book examine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how citizens get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roads, schools,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s they need by studying communities in rural China. In authoritarian and transitional systems, formal institutions for hold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accountable are often weak. The answer, Lily L. Tsai found, lies in a community's social institutions. Even when formal democratic and bureaucratic institutions of accountability are weak, government officials can still be subject to informal rules and norms created by community solidary groups that have earned high moral standing in the community. -
Decentralized Authoritarianism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