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眼看台湾
《僧眼看台湾:宝岛佛教六十日参学记》是一位大陆青年佛子的台湾游学笔记,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台湾的一切。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他对台湾佛教教育、慈善、建筑、历史……的记录,它们最大程度地向我们展示了台湾佛教在净化人心、培养人才、慈善救助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内容充满个人的思考,有极强的现场感。 相信,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其他宗教徒;无论是寻求心灵慰籍者,还是探索事业发展者;无论是文化热爱者,还是关注两岸和平者,都可以于其中有所发现,而且,更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莫大的借鉴作用。 -
鴛鴦春膳
一種十分羅曼蒂克的憧憬,讓小說家李昂不惜全然投入、以身相許於飲食。 歷經全世界性的追逐美食尋找材料,六年來她精心調製了〈果子狸與穿山甲〉、〈咖哩飯〉、〈牛肉麵〉、〈珍珠奶茶〉、〈春膳〉、〈國宴〉、〈素齋〉等飲膳佳構,融會成她的第一部長篇飲食小說《鴛鴦春膳》。本書單篇作品陸續在報紙、雜誌發表時,即廣受矚目。 陳雨航主編《九十三年小說選》時,選錄李昂〈果子狸與穿山甲〉,謂其「最動人的地方竟不在吃而是細節描述上所醞釀出來的光影和氛圍」,讀者似可感覺到「昔時那些人物所帶來的懷念時光氣味」。蔡素芬主編《九十四年小說選》時,則挑選〈牛肉麵〉,她說:「李昂將飲食書寫發揮出政治、文化、社會相互關係的想像力,開闢書寫新境,也讓讀者飽食了飲食文學奇觀。」 人生猶如飲食般五味雜陳,試問生命之中可有什麼比飲食更華麗?更是瞬間的幸福?作者已備妥盛宴,細細品嚐之下,將處處讓人驚嘆。 -
醋溜族
“最漂亮,但不一定整齐;爱新潮,但不一定时髦;爱赚钱,但更爱花钱;爱真理,但更爱欲望;盼望爱情,但又害怕束缚……”的《醋溜族》中的新新人类生活,是现代都市的风花雪月,“小白、小红”们也不像“上班族”、“股票族”们已被人确认,但人们很容易从红男绿女、纸醉金迷中找出他们,他们真实地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愈来愈多的人问我:“醋溜族”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原来是指某一小撮族群。这种族群年轻、不甘寂寞,在台北栉比鳞次的水泥楼群间,逐金钱、爱情与流行而居。“醋”,是他们个性里一种发酸的质素,让他们喜欢白眼华服地窃笑别人;“溜”,是他们处世态度上一种滑溜溜的感觉,让他们随时看状况改变游戏规则。她,可能美,可能丑了,可能毒,可能蠢;不论如何,他们尽可能为自己而活。也许是自私,也许是自信,总之,他们是传统规范所不再能标识出来的一种新人类。 -
独白下的传统
-
共同體
內容簡介 過去,討論台獨理論,國際法途徑是主流,本書則從更結構性的方向著手:世界圖像下的台灣共同體,把世界圖像區分出全球、華人世界、台灣三個層次;把台灣共同體勾勒出文化、政治、經濟三個面向,然後,從東西方文化接觸的文明史和全球化的角度描繪三個面向在三個層次之間的交織互動。 台灣做為移民社會,又歷經幾度殖民統治,所以共同體意識成熟得非常緩慢,本書從族群互動、228、921等事件,以及流行音樂切入,認為如今台灣已有強烈的共同體意識,表現在政治上的就是對「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的主張有非常強烈的共識。但本書也指出對「未來」的國家圖像卻有兩種不同的共同體想像──衍生出來的就是在憲法體制改造和兩岸經貿政策上的尖銳對立。對這些統獨意識型態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和政治基本教義論點,本書從以下觀點全面提出批判: 從文明史的角度,本書指出,在經濟上,台灣和香港由於不幸地成為殖民地,而使文化獲得脫亞入歐的機會,如今則在中國經濟開放改革後,扮演中國和西方間的中介角色;在政治上,西方主權國家的世界秩序和中國天朝秩序的衝突糾葛,成為今天台灣和中國之間主權僵局的根源。本書並進一步以大英國協中的加拿大和英國間主權關係與憲法秩序的建立、以及第三波民主中東歐國家的憲改經驗來討論台灣主權與憲法的變遷。 從全球化的角度,本書跳脫目前既有討論的窠臼,而以全球產業供應鏈來檢討兩岸的經貿關係。 最後本書從系統霸權和文化霸權的角度,探討台灣與中國在華人文化圈內未來政經關係發展的可能性,指出華人必須打破大一統的意識型態,重新界定China是一個文明而不是一個Nation。一個有志氣的文明應該瞭解到它其實包括了多國的存在和多元豐富的文化,大膽而樂觀地建議華人世界和諧的政經秩序。 -
挪威人教我,比工作更重要的事
比起追求「小確幸」,「滿足」才是人人渴求的終極目標。 被譽為「生活最美好的國家」,究竟挪威人怎麼過生活?怎樣很滿足? 超時工作:你一周加班幾天?挪威上班族平均下班時間是下午四點,只有3%的人曾經超時工作。 零存款:大多數的挪威人是月光族甚至貸款族,但他們絲毫不擔心老年生活。 二手貨:比起名牌精品,到二手商店挖寶才是挪威人真正感興趣的事。 度假小木屋:在山林、峽谷的簡樸小木屋中度過長假,與大自然親近,在挪威是普遍至極的全民運動。 慢食:挪威人每周至少安排一頓長達數小時的「慢食大餐」犒賞自己,並且是「親自下廚」。 食品衛生:挪威衛生局的稽察員簡直無所不在,民眾根本無須為餐廳是否衛生提心吊膽。 平民政治人物:在路上與總理擦身而過,或和國會副議長搭到同班公車,稀鬆平常,政治人物也過著平民生活。 生活至上:在書店看不到投資理財或成功學的書,架上盡是生活居家類書籍雜誌,比起工作成就,挪威人更在意家庭及生活品質。 超脫兩國國情、東西文化背景的障礙,讓我們順利走入最核心的位置,去評價挪威人的性格、價值觀、思維體系、行為模式……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我們還可能因此挖掘出「滿足人生」的別義。 在距離台灣一萬零五百公里距離的挪威,這裡是多次被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評選為全球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二○一○年也曾被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受封為「生活最美好國家」,挪威的國民年所得將近九萬美元,約為台灣的五倍,有八十六%的挪威人滿意自己的生活。 這個眾人眼中的美好烏托邦社會,究竟什麼原因得以擁有富強國力及幸福國民?作者李濠仲透過在地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以具體、臨場感的故事介紹北歐式的價值觀,為讀者提供人人為之嚮往的社會圖像,從中解讀挪威人幸福感的來源。過程中,我們將發現許多有別於東方社會的態度和觀念,又或者意外藉由這座遙遠的王國,投射出曾經讓我們感到幸福,卻不慎遺忘的生活方式。挪威式的生活標準,對我們來說,未必高不可攀,而且其中說不定有著更符合我們所需的人生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