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忠姐姐的眷村菜
作者序 一本感情的菜譜 如果說這是本食譜,我實在不敢當,這是一本感情菜譜,充其量我不過是在做我媽媽的二手菜。從小我就常常在媽媽下廚時站在旁邊看,然後捏菜吃。我們家的人幾乎都好吃。當年奶奶也?我媽媽作了不少家鄉菜,再加上她巧手一變,我們家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是卻常吃到可口小菜。 我們家從我爸爸開始就很好客。小時候經常看到爸爸吆喝朋友來家裡聚會,當然就靠我媽媽的粗茶淡飯,剩菜殘羹,換得一屋子的談笑歡愉! 等我上了高中,更是三不五時帶同學回家玩,一進門就聽我媽先說:「喲!好幾個人那吃什麼?」但是,一會兒功夫就讓我們吃得好滿足。 書中的菜,每一道都有我的兒時回憶,如今,居住的地方變了,同桌吃飯的人少了,有時候我端盤菜上桌,看看我媽,一轉頭又好像看到當年我們一家七口(奶奶、爸、媽、姊弟四人),在那簡陋的眷村,小小的屋子裡,同桌吃飯的情景。 如果說:回憶是有些心酸的,我寧願說:那是我曾經擁有過的! -
慢食之後
二○○五年謝忠道出版了《慢食》一書,引起各地讀者廣大迴響。「慢食」是品嘗美食的全新主張,指的是認真進食、全心全意的感受每一道料理和食材背後的故事與心血。 然而,我們全心全意吃喝進胃裡的,究竟是什麼,對世界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個臺灣小女孩從三歲開始就在吃的健康食品,在法國被列為藥品; .薯片包裝上打著大大的「橄欖油」字樣,實際成分卻只占了 4%; .菠菜含豐富鐵質,只是一個誤植的小數點引起的世紀誤會; .濫捕海洋魚類將導致我們 40 年後不再有魚可吃; .一個人類平均僅使用 20 分鐘的塑膠袋,需要大自然 400 年的時間才能分解。 .白玉米、土芒果……等臺灣土產都在逐漸消失,一個世代對食物的共同記憶跟著隕落。 面對這些迷思與問題,我們的態度是什麼,責任在哪裡? 生活裡的工業產品越來越多,我們離大自然的食物鏈也越來越遠……。 慢食之後,謝忠道這次從一個非美食的角度關注生活,思索教育,尋找屬於臺灣人的國際公民飲食觀。 -
大陆行脚
九十年代,蔡志忠到大陆“探亲”,探望他远在大陆的“子女”——蔡志忠漫画作品。于是有了这本《大陆行脚》。广州见闻、上海见闻、南京见闻、北京见闻、各地见闻,记录了当时当地的风情、妙语,再佐以蔡式幽默。想知道广州人、上海人、南京人、北京人在蔡先生眼中、笔底是什么样的吗?那就来看看这本《大陆行脚》吧。看完这台湾人的大陆行脚,就会感到,两岸不统一,简直天理不容。 -
文化台湾
这是一本介绍台湾文化的大全书。全书内容涉及台湾移民、家族、儒学、文化名人、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歌谣、戏曲、传统民居、寺庙建筑等,分七编叙述。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台湾文化感兴趣者阅读。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小时候经常听老师说起。老师说,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站在厦门鼓浪屿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台湾岛(实际上是金门岛),登上鼓山绝顶,清晨能听到基隆的公鸡打鸣。老师对台湾美丽风光近乎童话般的描绘,使我心驰神往,引发无限遐思。长大后去台湾看看的愿望,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因学术交流,我多次访问台湾。由于两岸尚未实现“三通”,去台湾要经过香港。手续着实烦琐,比出国还难。但一登上宝岛台湾,因办理手续的一切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因为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我似乎回到我的第二故乡闽南。 这是一本介绍台湾文化的大全书。全书内容涉及台湾移民、家族、儒学、文化名人、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歌谣、戏曲、传统民居、寺庙建筑等,分七编叙述。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台湾文化感兴趣者阅读。 -
文化與權力:台灣新文化史
-
心的視界
有一位攝影家,高行健讚喻他「用照相機取代畫筆,又超越了相機的機械性能和照片的物質性,賦予影像以某種繪畫的可能。」他是第一個在紐約開設個人工作室的華人攝影師、第一個深入撒哈拉沙漠拍照的台灣攝影師,也是第一個把攝影作品推向藝術、得以在Hammer Gallery等重量級藝廊展出的攝影師。他開創了新的攝影風格和構圖視野,在七○年代,他的大名已享譽國際。他是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柯錫杰。 本書是柯錫杰執相機五十年首度公開他的攝影美學之精華集結。在他眼中,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如何拍出好照片?為何《Play Boy》和《國家地理雜誌》找他他都不拍?書中都有精彩論述。 他是一個極其純真浪漫的人,面對美景時,他經常感動落淚,高興時又不顧周遭眼光,脫了衣服便手舞足蹈。在向舞蹈家妻子求婚時,他在紐約清冷的黃昏中拍了一張照片寄給當時還在台灣的她,他說,「舞台有了,燈光有了,就是缺少一個舞者。」一頭白髮,一顆少年的心,帶著一身憨膽,柯錫杰走遍世界,擁有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也透過他的心和眼,給我們一張又一張動人的精彩照片。 攝影家說,「現在,只要拿起相機,開始走路,他什麼都能拍。」這當中必定有著超越技巧的深刻內涵。也許正如評論所說:「那不是技巧,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