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阶黑白摄影
是一本以提昇國內黑白攝影品質為宗旨的攝影論著,由RIT 美術攝影碩士、國內傑出的影像工作者蔣載榮撰寫。全書以製作「完美底片為經,「高品質」暗房技巧為緯,將神必複雜的Zone Systen(分區曝光顯影系統)的控制方法深入淺出地作了一次紙上的展示。 本書進合了作者十年來的攝影創作和十餘萬字,並經歷六年的製作時間始完成。全書概分為十三章: 前三竟介紹的是是相機、鏡頭、測光錶及暗房的硬體設備;四至九章介紹軟片、沖洗化學及各種放相材料與技巧; 尤以第七章「敏感度測量學」在國內攝影界常屬「科學性」的較強的冷門知識,但它卻是一切控制的基本概念,十分重要; 後面三章介紹Zone System的理論及測試方法,「永久性」保存及展示的概念。對於暗房的「新手」而言,可以養成正確的黑白攝影觀念,減少犯錯的機會; 對於攝影「高手」而言,也可習得正統美國學院要求的黑白攝影技巧,以突破個人的創作瓶頸。這是身為安塞.亞當斯嫡系弟子的作者最直接與完整的技巧報告書,很值得「有心人」一賭為快。 -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林盟山攝影集
◎全手工塗鴉鐵盒 硬精裝攝影書體 雷雕金屬紀念筷 流水編號一千本絕版限定 ◎向本書紀錄包括胡德夫 陳珊妮 瑪莎 徐千秀 濁水溪公社等所有音樂人致意 一件默默進行十四年的攝影作品 關於我們身處的年代 音樂的喧囂與孤獨 我不是樂手,也不懂音樂。 我拍照,但我不是記者,只是碰巧某些場合我有相機。稱不上好的攝影,照片也棒不到那裡去,只是覺得這些東西當時的氣氛很動人。 為什麼拍這些人這些照片?我忘了我最初的動機了。 只是很簡單的在某些時空、某些場合,遇到某些人,當時所流露出來,我所感受到的氣味。 我想記錄下來的是那個氣味...。 雖然我其實並不理解那是什麼又或者是他們可以成為什麼,也許是個屁,但那也不重要。我只是很主觀、任性的覺得這些人身上洋溢著一股青春的氣息,很真誠也很動人。 相片也許很主觀的記錄了那些時刻的感動、愉悅、亢奮與怒氣,但也很可能是我自以為是的自瀆或者自我催眠,也或許,我只想抓住青春的尾巴。 就這樣一路下來,發現十年就這麼過去了。 台灣開始有了去曬了十年太陽的春吶、越來越多大牌的野台、和年年找不到海灘的海洋。朋友說我莫名奇妙的經過了這十年來很多珍貴動人的東西,尤其是音樂。 我不瞭解也不很清楚,就如同當初一起玩樂的朋友,有人離開、有人過世、甚至有人成為下一批年輕人的偶像,有些變成重要的音樂人。也或許更多人不認識他們--他們的音樂、他們的熱情、他們的感動,可能也不理解,為何這些照片可以構成一本書、或是一個展覽。 我想,我只希望能做個見證,為我所身處的年代,一首歌、一場音樂祭,或是某個大牌。 我不知道我真切的拍到什麼。音樂?音樂人?青春的氣息?或是憤怒? 但,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推薦序/奚淞 青春歷史不留白 攝影家林盟山自一九九一年始,持續以「青春」為主題的記錄攝影,其中也包括長期對年輕人流行音樂的觀察。林盟山親身濳入年輕一代的潮流中,以無修飾的圖片解讀了青春;其作品也是一份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無厘頭青春生命的無言辯解。整體來說,林盟山的攝影作品宛如人類學調查;由於樸素的圖象未遭概念曲解,格外逼近了一代人的真相,也揭示我們社會潜流得能量。 ■推薦序/駱乙軍 阿山的視覺世界,如燒林而漫成天地大火的群山,每一個細節﹒每一近距遠距之預猜,皆使觀者無由閃躲其狂磨亂舞,年輕樂手在某一神祕停頓時光,焚燼青春 將靈魂每一滴可揮發之精油 全鼓搗而出的音爆(雖然無聲)、風暴(雖然他們提留在歷史的某一昔時)、瞎眼之強光(雖然我們的時代其實那麼平庸委屈)....... 阿山這組照片,令我凜然激動,令我敬佩。一個育著靈魂樂天賦的攝影師,如何在一種灼躁劇烈的鏡頭運動裡,重新演奏,畫面裡那一些美如春花的囂叫,喧囂中的孤獨。 -
No. 223
聶永真選書、主編、設計書系「永真急制」第二發 中國最受矚目的獨立攝影師編號223全新攝影集 首刷限量:紅藍兩色外袋,隨機出貨 鏡頭下大量毫不隱晦的被攝者私生活樣貌、情色裸露与恬靜城鄉的挑釁對比、死亡与敗壞的物件的散文式羅列,完整翻看80後中國青年,私領域裡直白展示的一只只身體、關係、疏離与依存。 喧嘩住在孤獨的隔壁。 有別於去年推出日本攝影師森榮喜《tokyo boy alone》作品的潔癖、乾淨与孤寂,永真急制書系今年推出北京新銳攝影師林志鵬的攝影集《編号223》,則以一種毫不隱晦的主動挑釁、私密的生活樣貌与情色裸露,帶來完全反方向的侵略式風格。從去年的東京到今年的北京,聶永真繼續以台北做為最主動的前端編輯台,不做海外譯版的轉運站,編集亞洲最具潛力與話題性的攝影師作品。 為什麼是森榮喜、為什麼是編号223? 因為「感覺」這種東西是很抽象以及欠缺邏輯的;因為我們聞到了不一樣的空氣、因為這是敏感跟喜好的祕密聚會,因為這個時間點就是他們了。每一個潛在的未來的重要Icon,都該有夠厲害的第一本書不是嗎。──主編/聶永真 ------------------------------------------------ 林志鵬用王家衛的另類經典《重慶森林》中,金城武飾演的失戀警察角色將自己命名為「編號223」。對國際時尚雜誌的狂熱讓「編號223」開始隨手自拍,而後又拿起Lomo相機拍下他朋友圈的各種即景。他們的友情和成為全球青年文化一環的渴望,使林志鵬得以捕捉到許多在不久前的中國根本難以想像的影像。 Magliaro,Joe,〈223〉,《Theme》,紐約 / 歸納出223的作品主題是:私人派對snap shot,朋友之間刻意的凹造型,富電影劇照感的pose與個別軀體特寫。在這些照片之中,「演出」的成分極高,被攝者似乎都有渴望被拍的意識,並且會隨手拈來不同的現實道具。顧錚曾評價223的作品沒有「通過攝影區別自己與他人的野心」,歐寧則評價「他們不太關心外面的世界,只是沉溺在自我的放縱裡,甚至有一點點反智的傾向」。但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否定223的重要性。 李照興Bono Lee,《Chic China Chic》, Hong Kong / 223的作品發掘了中國新的生活方式,讓觀看者採取一種個人化的視角,進入那些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家裡和經常聚在一起唱歌、抽菸、洗澡、呼麻和刷牙的地方。有時他們裸體,這到現在還是禁忌,但因為編號223自費出版,所以他可以愛印什麼就印什麼。 Sarah Fakray ,〈北京的新面孔〉, 《Dazed & Confused Magazine》,倫敦 / 林志鵬的作品訴說的是年輕的故事,又或者該說是情感的故事,對於一件物品、一個人、一個故事的情感,激起了創作的靈感,和他拍照的動力。技術永遠不重要,關鍵是感受,如果做甚麼事情沒有愛,那只會變得結構粗劣和麻木。 Nicki Xiao,〈時尚第三隻眼〉,《 Design 360° Magazine》,香港 -
摄影美学七问
享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传道者”之名的摄影家阮义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花一年时间访谈陈传兴、汉宝德、黄春明三人,探讨摄影的本质。三位受访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传兴、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学家汉宝德、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黄春明,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享有盛誉。这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跨界访谈碰撞出火花,讨论摄影而不限于摄影,涉及个人、社会、历史、科技、文化、传播、建筑、文学等层面,拓宽了摄影的文化视野,也为摄影在人文地图中的定位提供了更准确的坐标。 本书为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代表作,与《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一同被视为华人世界的摄影启蒙书。曾获陈丹青、顾铮、吕楠等人力荐。陈丹青曾说:“阮义忠的言说侧重摄影的社会与道德立场,陈传兴的表述则把握摄影的文化涵义。我相信如阮义忠那般热情,陈传兴那般冷静的有志于摄影启蒙的人物经己出现并散布在我们周围… 我愿预先向他们表达或者说,追致敬意。” -
实习医师手记
《实习医师手记》是作者放弃令人艳羡的医业,从事文化事业之后,应台湾《联合报》及《中国时报》之邀,经由追忆与反省而写成的文章,呈现五十四个生命遭遇难题的故事,同时也记录了他在当实习医师期间的心路历程。回肠荡气,令人百读不厌,畅销近二十年,是由医学所观人生的力作。 -
賴聲川的創意學
這是個講究創意的年代。企業無法創新、個人缺乏創意,都將使一切生存愈來愈吃力。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只有天分高,或罕見地靈光乍現時,才會迸發創意;平凡如一般人,創意是可見而不可及的天賦,更別說要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了。但是,創作連連、創新不斷的劇場大師賴聲川卻認為:創意,其實是可以「練」的。賴聲川精煉二十多年來不斷令世人驚奇的創作經驗,首度公開他的私人練功祕笈─「創意地圖」,為讀者徹底剖析「開啟源源不絕創意」的方法。在創意地圖中,賴聲川將培養創意的訓練分為「創意概念(內容)」的培養和「表現手法(形式)」的訓練。他細緻剖析如何將生活中的習性、經驗、動機,藉由重新學會「如何看」,來貫通內心的神祕泉源,將障礙創意產生的「三毒」變成「三智慧」,並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這回,賴聲川要帶領讀者走進「賴老師私塾」,深入「創意之道」的新天地。他透過旅行、生活、禪修的各種體驗、領悟與第一手經驗,分析膾炙人口的《如夢之夢》、《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等劇作創作過程。他也在書中分享與金庸、候孝賢、傅聰等華人世界重量級大師交談所獲得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