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广州
《老广州》原名《羊城寻旧》,内容包括街市景观、名胜古迹、经济掠影、教育概况、社会生活和民生习俗六个部分,以图文对照方式,介绍旧时广州的社会文化风貌。《老广州》自200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各大书店常销书。 -
18-19世纪羊城风物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以下简称“维院”),座落在伦敦西南的南肯盛顿区,占地79,373平方米。她的成立,与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有密切关系。当时大不列颠国国强民富,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伯特亲王酷爱艺术,他在伦敦海德公园以大幅玻璃和铁枝盖了一幢临时展览厅,邀请全球各国将他们优良的产品送展。博览会在5月开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或社会地位,不约而同地在展柜间流连忘返。到10月博览会闭幕时,参观人数已超过600万。入场费的收益,扣除一切开支后还有可观的盈余。大会主办人决定用那笔钱建一所博物馆。经过6年的筹划和建设,“南肯盛顿博物院”于1857年落成启用,1862-1897年间又扩建了数次,1899年改名为“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到今天已有146年历史。其藏品之丰富,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 1860年,维院购入第一批中国外销画。“外销画”是1949年后美术史家开始使用的名词。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间,虽然中国画工知道他们的作品是卖给洋人的,但买家则没有将中国画分为“外销”或“内销”的习惯。欧洲人买中国画,是因为他们对这遥远的国家充满好奇。在摄影术未发明以前,图画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事物的最佳媒介。事实上,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他们贸易的地方购买一些富有当地色彩的图画,不以中国为限,维院珍藏中就有不少印度水彩画和日本版画。中国外销画的历史不超过200年,到今天能自成一格,成为美术史家和历史家研究的对象,得归功于广州的一群优秀画工。他们技术精湛、头脑灵活,善于迎合顾客口味。中国外销画不独题材广泛,而且价格便宜,因而得以大量输往欧美各地。当年广州画工为“榲两餐”而绘制的图画,其中部分进了博物馆,成为今日研究晚清风貌的重要资料,这应是画工们万万料想不到的。 -
广州往事
《广州往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专题化的结构,及灵动拢美、知性怀旧的笔调,通过对“广州往事”的追忆与捕捉,引领读者对广州进行一次有意味的“记忆之旅”让读者充分品味一场关于广州的深度人文历史的盛宴。 -
旧粤百态
《旧粤百态》内容简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清政府全面推行“新政”的时期,也是反清民主革命积极开展的时期,《旧粤百态》选取这一时期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和《赏奇画报》中有关广东内容的250余张“新闻画”,分作“官场做派”、“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大众文化”、“新旧交汇”、“民间习俗”、“江湖沉滓”和“工商广告”8个部分,这些新闻画描绘了清政府覆亡前夕中国社会的变局,展现了20世纪最初几年广东地区大致的社会风貌。广东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地,广东也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每得风气之先,又是近代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清末的广东堪称中国社会一个敏感的缩影,因此,这一时期的广东社会图景折射了中国社会整体的种种实情。 《时事画报》和《赏奇画报》是广东出版最早的一批石印画报,其中的“时事新闻画”每张都有说明文字,绝大多数为三百字左右的小文章,有标题,有叙述,有评论,其中小部分为粤方言,这些说明文字或直抒胸臆,或旁敲侧击,语言睿智机警、诙谐辛辣。这些文字和图片相得益彰,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广东社会种种风貌,举凡官场之腐败、治安之恶劣、江湖之丑恶,以及纷繁的民生问题、复杂的民间习俗,以及身处社会变革期不同人或进取或守成、或兴奋或失落的种种心态。这些图片、文字涉及的内容虽嫌零碎,却堪称晚清广东社会的万花筒。 -
影像-《羊城后视镜》②
《羊城后视镜2》重点在于,呈现自清末到“文革”前的广州历史中一批鲜为人知的人和事。突出“以民为本”,相当部分涉及广州普通民众的生活:街头巷尾的盲妹演唱、广州早期拍电影的曲折、陶陶居茶楼的爆炸案、四护士集体自杀案、越秀山庆祝会压死人的事件……这在以往的广州文史类的书中极其少见,许多史料首次披露。此外,还涉及一批在广州近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如陈济棠、胡汉民、孙立人、阎锡山、程天固、南海十三郎、江孔殷,还有老市长朱光、粤剧名角靓荣、粤剧作家徐若呆、盲棋高手潘炮,以及作家巴金、“女皇”江青等等在广州所发生的故事。记录广州城的自来水、电车等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海珠桥兴建成功和爆炸后修复的经过,新一军墓园被毁灭等等。这些史料,大部分是首次整理或披露,在羊城晚报《羊城沧桑》专版刊登后,引起广州读者强列关注。此外,还涉及一批在广州近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如陈济棠、胡汉民、孙立人、阎锡山、程天固、南海十三郎、江孔殷,还有老市长朱光、粤剧名角靓荣、粤剧作家徐若呆、盲棋高手潘炮,以及作家巴金、“女皇”江青等等在广州所发生的故事。记录广州城的自来水、电车等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海珠桥兴建成功和爆炸后修复的经过,新一军墓园被毁灭等等。 -
广州“番鬼”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