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宗仁回忆录
-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内容简介:它们都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的零星作品之汇积,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不过笔者渐入老境之时,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发而为文,也不能说没有发愤之作。只是我祖国文明深厚,当前世界学问无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日栖栖遑遑,追随群贤,日夜进修之不暇,何敢以愚者点滴之得,故步自封? -
胡适英文口述自传
《胡适英文口述自传》是胡适对自己一生学术研究的总结评价。20世纪50年代,胡适应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之请,受唐德刚采访,以英文口述生平,总结一生学术思想,于1958年完成十六次正式录音。英文文稿由唐德刚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并于1959年经胡适手订。 《胡适英文口述自传》中,从投身文学革命,到审视中国哲学史,到重新发现禅宗的历史,再到批判性地研究白话小说,忆及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主要思想。 《胡适英文口述自传》共分三部分:1)家庭与早年生活,2)在美国的学生生活(1910—1917),3)投身中国文艺复兴事业。 The Personal Reminiscences of Dr. Hu Shih is a product of sixteen taped interviews done in 1958 with the assistance of Dr. Te-kong Tong, then a staff member of the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of the East Asian Institu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edited by Dr. Hu in 1959. It is a retrospective account of his fertile scholarly career more than a life history. He discusses the early influences that shaped his theories of literary reform. He then reflects on his analyses of early Chinese philosophy, his discoveries in the history of Ch'an (Zen) Buddhism, and his critical studies of major Chinese novels. The manuscript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sections: 1) Family and Early Life; 2) Student 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0-1917); 3) Working for a Chinese Renaissance. Although terminated by Dr. Hu's death, the autobiography retains his direct conversational style, polished by his own hand. It is the last extensive work in English by this eminent world figure. -
李宗仁回憶錄
李宗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數的政治領袖和風雲人物,曾為桂系軍事首領,國民黨中央領導階層的重要成員,國民政府行憲後的第一任副總統,大陸淪陷前夕的代總統。讀歷史的人,縱使以成敗論英雄,對這樣一位不平凡的歷史製造者,也不能等閒視之。 一九五八年暮春,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應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在「東亞研究所.中國口述歷史學部」襄贊下,親自口述了他三十餘年的仕宦生涯及所參預的軍國大事,由該校特派的研究員、華裔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遂成《李宗仁回憶錄》。 這本書是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業的全紀錄,又是李氏一生各階段心路歷程的最忠實的寫照。這本書也是唐德剛個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費力最大、遭遇困難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書。自動議磋商到付梓發行歷時逾二十年。經作者近七載的苦心孤詣,合李氏「傳記」與「自傳」於一書,以中、英雙語撰成。 中文稿共七十二章,約六十萬言,完整保存了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的真面目,並間接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政治內幕或軍事祕聞。對於了解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胡適口述自傳(二版)
一般人對口述歷史的了解,大抵是從唐德剛這部《胡適口述自傳》開始的。這是他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口述歷史學部」所公佈的胡適口述回憶十六次正式錄音的英文稿,和他自己保存、並經過胡氏手訂的殘稿,對照參考,綜合譯出。是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與胡適親身交往,提著錄音機完成的一項偉大「口述史傳工程」。 胡適先生此書的重點是對自己一生的學術作總結評價,而這評價反映出胡適晚年期的思想,與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簡直沒有甚麼出入,所以正如唐先生所說,讀過胡適《四十自述》的人,在這一本口述中很難看到新東西。但唐德剛先生在把英文口述譯為中文後所作的注釋評論,卻是不可不讀的好文章。本書「傳」與「注」已成為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就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而言,注釋部分的分量,恐怕還遠在傳文之上。七十年代海外史學界盛稱「先看德剛,後看胡適」。唐先生在這些注中所表現出來的學養見識具有難得一見的才情風致,真正讓人有讀其書想見其人的欽慕之感。 就寫作的體裁來說,本書倒不失為別開生面、自成一格的「學術性的自傳」。也是一本簡單明瞭,童叟無欺,而包羅胡適學識、思想、生活、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小書。是一部最淺近的、最適合青年讀者需要的、胡適自撰的「胡適入門」。研究中國近代文史的專家們,抽空瀏覽過,這本小書或許也可幫助他們,把他們概念中的「胡適」,整理得更有條理。因為它是一本辭簡意賅、夫子自道的「胡適學案」。一般遣興讀者,工餘飯後翻翻,也可大略體會出,胡適底「反動言論」和「毒素思想」的來龍去脈。至於它是毒草還是香花,胡適自己並沒有「自賣自誇」;他只是「據實招來」而已。賢明的讀者們──不論批胡也好,擁胡也好,既批又擁也好──自然會各自做其正確的判斷。